第3章 第三章3(2 / 2)

他不在的这段时间,‘砀梨1号墓’又出土了许多东西,一个年轻队员正在给文物编号包装。桑皖走过去看了眼,布料、画帛、砚台……居然有这么多东西。

他只在带手套的间隙浅浅看了眼,戴好手套口就拿着工具下地了。

他问唐文铭:“老师,今天有什么发现吗?”

“发现姜海青和桑皖情根深种。”

“嗯?”

“不是你,”唐文铭说,“是琵琶上的那个‘桑皖’,现在已经证实那把琵琶的主人就是‘桑皖’,也是除姜海青外,这座夫妻冢的另一个主人。”

桑皖紧接着问:“怎么证实的?”

唐文铭耐心解释道:“有一件衣服,材质薄而不透,已有资料显示,这种材质的衣服常用于青楼等风月场所,而姜海青作为一个县令自然不会有这种衣服。所以衣服和琵琶都是另一个人的,正好又发现了一副画帛,是这位姜县令所画,画中为一男子在弹琵琶,与最先出土的‘陪葬物物1号’一对比,发现为同一把琵琶。在加上昨天你发现的那封家书,由此推测……”

“什么?”

“该你说了。”唐文铭伸手示意,“回答问题。”

“姜海青和桑皖是一对。”桑皖说。

“用学术语言表达。”

“呃……”桑皖思索了一会儿后,便侃侃道,‘砀梨1号墓’的主人得以确定,是明朝年间梨口县县令姜海青及其爱人桑皖。值得注意的是,姜海青与桑皖都是男子。这座夫妻冢虽承男女合葬的规格,却葬着两名男子。”

“还行。”唐文铭点头。

见导师没有问题要问了,自己的疑惑耶被解答,桑皖便低头专心挖着自己的土。

与此同时,舟山市市区,蓝天青少年艺术培训机构。

姜海青刚上完一节课,嗓子有点干来到办公室接水。

“诶,你们看同城新闻了吗?”一名女老师在办公室里说道。

“那个考古的吗?看到了怎么了?”

“今天有新发现诶,说出土了一件完好无损的琵琶,距今年份有待考证。”那名女老师欣喜道,“琵琶诶,丝丝你家琵琶能不能存个几百年啊。”

丝丝老师回头:“我学琵琶十几年,烂了三把,别说几百年了,几十年寿命都是长的了。”

丝丝老师是机构里教民族乐器的琵琶老师,刚刚那名老师是何老师,教钢琴。

而姜海青,鼓手,教架子鼓。

那则新闻他也看到了,只是没放在心上,这会儿听几个老师讨论,便有些好奇那把琵琶:“那这把琵琶能这么完好地保存几百年,岂不是奇迹?”

“肯定啊。”丝丝老师说,“不管是什么乐器,几百年都是奇迹了。要是还能弹奏,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姜海青点头,又问:“能看看那把琵琶长什么样子吗?”

何老师把手机递给他:“喏。”

在看到那把琵琶的第一眼,姜海青便怔住了。

他见过的,在梦里那个叫做‘桑皖’的男人抱着他,在人前弹奏着一曲又一曲的曲子。

他看着琵琶出神,想到了梦中的种种。

奇怪,他很少有做过的梦还记得的情况,那几个和桑皖相关的梦,却记得无比清晰。

“诶姜兄我跟你说,你以前没来过月梨楼不要紧,这回你来是赶上好时候了!”同行的一个男子亢奋地说着,“数月不登台演出的月梨楼头牌乐妓桑皖今天可登场了。他那琵琶弹的,那叫一个妙啊,多少人为了听他这一曲琵琶踏破了月梨楼门槛。”

“真有那么好?”他半信半疑。

“你听了就知道了。”

他听了,然后真的知道了。

桑皖不仅琵琶弹得好,人也好看。虽是处于风月场所,却有一种清贵出尘的气质,姜海青看痴了,听醉了,一直到桑皖下了台去还久久不能回神。

他的脑中从此便只剩下一身青色衣衫坐在台前弹琵琶的桑皖。

“姜老师?”他的思绪被拉回来,有些尴尬地把手机还回去。

“这是在舟山哪里出土的?什么时候展览博物馆啊,有点想去看。”他假装随意道。

“我看一下啊,在砀梨镇,那个地方还真挺偏的,从市区过去坐大巴近两个小时呢。至于什么时候展览那就不知道了。”

“嗯好,谢谢了。”

姜海青拿出自己的手机,搜索了一下砀梨镇。驾车约一个小时三十分钟,步行约四个小时,暂无公交地铁方案。

现在那里正在出土文物,不知道能不能过去。他想着。

“姜老师,你不是还要上课吗?还不过去?”

“嗯来了。”姜海青收了手机,拿着水杯进了教室。

“来吧,先回课。”他对今天来上课的学生说,示意他拿好鼓槌准备开始。

“嘭!”

一声巨响在“砀梨1号墓”中响起,东边的一面泥墙发生坍塌。

“什么情况?!”桑皖听到动静,停下手中动作回头看去。

“快救人!”在他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唐文铭已经站起身迈着蹲麻了的腿跑了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