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今夕何夕51(1 / 2)

二月十五

新皇李旦登基,武后在乾元殿前为他举行册立仪式,带着皇冠的皇帝接过诏书面容上没有半分喜悦的心情。

册立仪式过后,他俯首在乾元殿上对着珠帘后的武后说道,“父皇宾天,儿臣实在是悲痛万分…儿臣想让母后代掌政事…”

皇帝痛哭流涕的样子,若不知道前因后果的人,兴许真就信了。

“旦儿这是说的什么话,再悲痛也得撑起这天下啊…”

李旦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母后…您若是不答应,儿臣便长跪不起!”

皇帝都如此情真意切了,武后也就不再推辞,“既然皇帝这样说,那母亲就先替你管着这天下。”

“忧思郁结是个大问题,得找个僻静的地儿养,皇帝就住到后边的荣芳院去吧,那儿清净。”

荣芳院是紫微宫中极为偏僻的偏殿,去了那等于是与世隔绝了,换句话说相当于将皇帝软禁了起来。

李显却在心中松了一口气,颤颤巍巍说道,“诺。”

三月初三

金吾卫大将军丘神绩带着废太子贤的死讯抵达洛阳,灵柩停放在修文坊的旧邸。武后下令丧事一切从简,所以悼念那日府门前的人寥寥无几。

一袭素衣白袍的人站立在门前驻马,身旁的人撑起一把油纸伞,奈何斜风细雨半分都遮挡不住,悉数都沾染在二人身上。

远处一辆马车徐徐驶近,一男子撑着伞扶着一名女子从车中走下。

“臣参见殿下。”

女子还未言语,身旁的男子大步走到她身前怒道,“上官婉儿,你到这里来做什么!?”

上官一脸漠然,“臣来吊唁故人。”

“这里没有你上官大人的故人!”

薛绍早年间在李贤手下当差,二人感情甚好,得知是上官婉儿拟召已然在家中将她痛骂了千百遍了。

上官站在门前听到这些话面容毫无波澜,只静静的站着,绵绵细雨飘在她的面颊上浸湿了眉眼,让人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三郎莫胡闹,贤哥哥看到上官大人会欢喜的。”太平站出阻拦道。

上官始终低垂着眉眼,听到这话微微颔首说道,“谢殿下。”

灵柩停在正殿处,前来吊唁的人少的可怜,连桌案上的香烛都已然快要熄灭了。

上官跨过门槛,为亡灵上了一炷香,站在一旁的丘神绩走到她身旁拿出一只埙,“这是殿下让我转交给您的。”

那是贤当年从长安到巴州时,她送给他的,后面还刻有一句诗,“坐看云起时。”

“他还有说什么吗?”

“殿下说,他是看不到了,希望您不要在茫茫云海中迷失掉。”

“还有吗?”

丘神绩摇摇头。

“殿下坦然吗?”

“坦然,面带微笑。”

上官嘴角挤出一丝微笑,“那便好。”

说完她走到灵柩旁将埙放入棺椁,“殿下放心,臣会谨记的。”

走出正殿便看到太平在站在院中,上官对身后的人说道,“嫣儿就在此地吧。”

接着便自己举着伞走到那人身旁,“殿下。”

女子看了看大殿中的灵柩,又看了看眼前的人,“你有一丝悲痛吗?”

“万分悲痛。”

“贤哥哥至死都是记挂着你的。”

“臣尤记得当年第一次见殿下,在大明宫的马球场上,英姿飒爽的样子还历历在目,他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夺目,如今都不在了。”

“那日我们还围坐在一起吃西瓜,而如今贤哥哥死了,显哥哥快要被流放,旦哥哥被软禁起来…”

“母后为何要如此?”

上官没有言语,她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尤其在这样压抑的气氛之中,她脑海中始终闪现的是李嫣儿对她说要远离朝堂的话。

“殿下,远离这些是非,同驸马一起,你们可以在花下饮酒,和诗抚琴…”

“总之远离政治…”

太平抬眼望着她,“你呢?”

“臣也会。”上官笃定说道。

太平转头看了一眼门前的李嫣儿,淡淡的笑了笑,“愿君长似少年时,初心不忘乐相知。”

“臣会的。”

上官转身向大门走去,太平在身后看着她的背影开口道,“贤哥哥第一次见你不是在马球场。”

“是在掖庭。”

“婉儿知道吗?掖庭一面,何止误的是月儿!”

雨中的人停下脚步,微微侧头,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继续向前走去,从容而坚定。

当年太平于她而言是漫漫荒漠里的一滴甘泉,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她坚定的信任着她,放下了所有的顾虑和惶恐。

她坐在凤阳阁院中的秋千上,仰着头享受着九天中洒下来的阳光,笑得那样美,可以融化世间万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太平时常在烛光下伏在她身上唱着这首词,那软糯的声线仿佛还涤荡在耳边。

而如今时过境迁,那旧日的情怀再也回不去了,那笑容也再也不属于她,但是无妨。

求而不得未必是遗憾,也可以成为希望与寄托。

愿君长似少年时,初心不忘乐相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