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怨公子兮怅忘归32(1 / 2)

含元殿中,上官看到武后坐在殿上,手中拿着一叠纸笺,她双手整齐交叉行礼,“臣参见天后。”

“起吧。”武后头也不抬的说道,“婉儿上前来。”

上官微微抬起衣袍的一角,踏上玉阶站到天后的身边,看到桌上是一份份答题的试卷,天后沉吟着开口,“这是本宫让弘文学士做的文章。”

“婉儿看看。”

说完便将试卷递交到上官手中,她接过后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有些试卷只轻轻的扫了一眼便略过,却在一份试卷上停留了许久。

她将宣纸抽出,面向上位说道,“臣以为唯有这篇文章登得了大雅之堂。”

武后将目光落在署名的地方,上面写着“魏元忠”三个字。

“婉儿与本宫果然是心有灵犀…”

这个魏元忠是一名八品的监察御史,此前没有任何的政绩,出身也不算显赫,但武后找的便是这样的人,有才华,但在朝中没有任何靠山,也从不涉任何党政,若是提拔这样的人,他能依附的人便只有武后。

上官将那一摞宣纸折好放在案上,武后又开口说道,“此次去洛阳,太平也会一同前往。”

“但是本宫希望婉儿能明白,太平在长安时是公主,离开长安之后,便是已为人妇的公主。”

上官俯首道,“臣明白。”

“待太平出嫁之后,你便与北门学士一同为本宫执掌召命吧。”

北门学士是曾经武后为打压李贤而私自成立的政治班子,以修书为由从大明宫的北门而入进宫与天后一同商议政事,所以称为“北门学士”。

“诺。”

“上元节陪着太平出宫瞧个热闹吧。”武后又低声吩咐道。

“诺。”

“去吧。”

上官俯身行礼后从殿内退了出去。

太平在门口看到她走出,眼见没有什么异常便松了一口气,二人一前一后走到太液池时,太平才问道,“母后召婉儿是什么事?”

上官颔首回答,“殿下出嫁以后,天后命臣与北门学子一同执掌召命。”

太平微微张嘴,面露讶色,她才十七岁,执掌召命的中书舍人从古自今哪里有过这么年轻的,母后到底是如何打算?

她为何如此重视这个公认的文学天才?

随之而来的便是深深的担心,少年天才霍去病,被汉武帝一手培养,提拔。十七岁开始便领兵出击匈奴,次次大胜回师,灭敌数万,开疆拓土。

生命却终于二十四岁。

仿佛老天对天才都没有多少怜悯与眷顾。

“洛阳,我也会去,到时候婉儿…”

太平还未说完,便被上官打断,“殿下出嫁之后,臣与殿下私下还是不要再来往了。”

太平看着冷若冰霜的人,那冷冰冰的声音仿佛来自坚硬的机械,在她的心底划开一道伤口。

而这道伤口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太平的眼眸轻轻的颤抖,“不,我的意思是,婉儿还是可以同我一起…”

“殿下,不可以!”

那人的语气斩钉截铁。

是不可以,大婚之后她是薛绍的妻子,她是母亲身旁的近臣,她们不可以再亲密无间,不可以再有私交,母亲不会允许…

太平看着这月华苍苍,那寒冷似乎钻进了她的骨髓之中,而周遭笼罩的黑暗让她仿佛觉得黎明再也不会到来了…

她强忍着快要滑落的泪水,抬眼看向那人,蒙蒙的月光撒在她苍白的脸上,她们的目光相互交错,相互渗透,彼此在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长安一别之后,这样的时光便不会再有了,这样的对视也不会再有了,连多看你一眼都成了奢望…

太平紧握着她的双手,“走吧,我们回去。”

上元节

马车从朱雀大街一路行至东市,虽已是傍晚时分,街景还是灯火通明,一颗一颗的烟花陆续在夜空中绽放,还有无数天灯缓缓上升到半空照耀着这座长安城…

这是长安城一年中,唯一一个没有宵禁的夜晚,也是最为繁华热闹的一个夜晚。百姓们载歌载舞,诗人们吟诗作对,才子寻觅佳人,女子期盼良缘,总之在这一天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东市上穿梭着一位着男装的清秀公子,身后还拉着一位妙龄的少女,女子流连在一家卖元宵汤圆的摊贩前,看着热腾腾的锅气摇曳着身旁人的手说道,“婉儿,我想吃汤圆…”

公子拉着她在摊贩前坐下,抬手说道,“老板,来两碗元宵。”

“好嘞!”摊贩忙得不可开交,甚至都未朝这边看一眼便自顾自的答应道。

太平望着四周戴着面具的行人,“他们为什么都戴着面具啊?”

摊贩端着两碗元宵放到桌上接上她的话,“小娘子是初到长安城吧,这是为了驱邪呢!”

说着便看向身旁的上官,“让官人给小娘子也买上一副凑个热闹吧!”

太平先是愣住,随后立马拉过她的手接道,“听见了吗,官人替妾买上一副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