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系统还挺有意思24(2 / 2)

例如,鸡蛋、大白菜、青菜、地瓜、胡萝卜等,其生命指数都不到10分;至于家禽如鸡、鸭、鹅之类的,则位于大约十分的生命级别。

至于像猪或绵羊这样的生物则远超10分的生命指标等级。

增寿十年的效果自然更是难遇良品。

系统先前让林向东回到了十年前的模样,现在又赐给他一颗能够增寿十年的灵丹,这样算下来,林向东等于是多了二十年的光阴。

虽然这段时间他可能会遭遇诸多困苦,但额外获得二十年的生命确实也是十分珍贵的。

延长寿命的丹药就放在随身的小空间里,林向东将它取出随即吞下。

作为增添寿元的宝物,这药丸一进口便迅速融化,以至于林向东几乎尝不出它的具体味道。

吞下后虽未能马上感受到寿命的延伸,但他意外地不再感到饥饿。

“这不会是一枚止饿丸吧?”

因为该系统已与四合院绑定在一起,所以林向东每天都需要回到此处进行日常打卡任务。

在心中默默念道:“打卡!”

随后传来系统的回应:“打卡成功,获取欠据 *2。”

这时,两份新的欠据就出现在了那个随时携带的空间里。林向东拿起它们仔细查阅起来。

其中第一份上写着秦淮茹所欠下的林向东的是三元人民币与二市斤的粮票;

文件上详细记载着:一九六〇年农历八月初七,阴历闰六月的十五,干支纪元为庚子年、甲申月、丁卯日子,欠款人秦淮茹向林向东……

文档最后带有秦淮茹的手写签名和指模以做确认。

见此状况,林向东嘴角轻轻勾起,心中不禁称赞起该系统的确有着不小的潜力。

另一张则显示了徐大茂的欠款详情:欠下的金额总计为二十元人民币加上五市斤的购肉票,同样具有欠债者的签名与指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债务人在收到林向东索要的通知后仍不在24小时内归还款项,则会遭受到严厉处罚;若胆敢损毁该证据,更是后果严重。

心中疑惑于这些惩戒措施具体内容,林向东向系统咨询:“那到底会有何样的惩罚手段?”

遗憾的是,系统并未对其提问做出反馈,其运作似乎相对僵硬,缺乏人文关怀的气息。

手中握有这两张债权文件,林向东正在思考着首先向哪一位提出还款的要求。

原本打算暂时跟易中海借点现钞与票证周转应急,但这下自然无需如此。

若非万不得已是不必跟他人借用现金或是票证的——否则便会落下一份人情账,难以回报。

而根据原先剧情描述来说,易中海其实是一个比较表里不一的人物,且喜欢用道德 ** 他人;所以倘若对这个人产生亏欠之情恐怕不妙。

眼下手中握着两份有效欠据,在财务和粮票上都能确保安然度过这段紧要时光,同时他甚至还能获得一定的购肉票。此外,这两位债务人均因曾受过其惠而在情面上有所负债。

\"这样一来,将这三样票据总计起来价值约为廿三元现金、俩市斤粮票外加伍市斤购肉券;足以确保下月领到薪水前的生活无忧。” 林东向着心中的打算如此琢磨着。

纵然当前正处于粮荒期,对于北京而言供应还是有一定保证的,况且林向东身为一线职工,更毋须担忧物资匮乏。

作为城市户口持有者,他们每月可以分配到特定配给:一般男性的定额为每月20斤主食及300克肉类外带一定油脂;女性则相应减少为主食15市斤以及肉食200克外加些许食用油。

工作人员通常能够得到更高的标准,

考量到林向东的家庭背景(出身雇佣劳工世家,又是个孤苦无依的人;父亲还是一名烈士)所以他的份额会被适当增加。

对于学徒、正式职员及领导层人员而言他们的待遇亦有所不同。

如今,林向东每月的生活配给包括了粗粮三十斤、精细粮食五斤、肉类三百五十克及食用油一百克。

由于油脂供应有限且缺乏多样化的副食品补给,即便拥有三十五斤粮食仍然难以保障充足的能量摄取。

利用现金私下交换配给券,或直接购置粮食,虽看似方便但仍存潜在风险,一失足成千古恨,可能导致其工作遭受影响。

林向东当前的待遇作为个人使用或许足够温饱;然以他的配给标准与收入水准来看,达到真正的饱足实有困难。

身为一名初阶钳工实习生虽然仅是劳力工作的初级阶段,但对于体力支出仍是颇为吃重的。假使林向东有家人需要照顾,则仅依靠现有待遇恐将陷入仅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困境。

在居住于南锣鼓巷的数户人家中,相比其他人终日处于饥饿状态的现实情况,林向东的生活已经算是较为稳定的。即便是被称作愚钝的老许,偶尔也得经历饥饿的情况,那是因为他曾救济了邻人贾氏一家人缘故。

但是明年的前景应该会好些。

\"初阶钳工学徒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我必须设法早日获得正式雇用身分。\" 林向东暗自思考。

一位入门级钳工的基本薪资为二十五块五元,显然比起一名实习生要高得多。即便每个月多增加些许金额,生活状况都会有显着改善。

即使在这样的统制经济时代,在缺乏配给劵的情况下有金钱仍是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事实上,有许多民众透过储存一些配给劵并将其换成现钞的方式应对。譬如耳聋的阿姨就是一位五保户,得到社区居民易中海两夫妻的帮助,因此逐渐攒积了些劵,并习惯于每月换取些钞票。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