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四十岁,我们的生活目标在哪里?17(2 / 2)

觉醒的速度,不等于成功的速度

我们开车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个确定的目的地,在出发之前,我们就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

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如果换个角度问你:把你的人生想象成是在开车,你知道你要开向哪个目的地吗?

我猜大多数人不曾想过这个问题。

很多人可能会支支吾吾地回答:为了挣更多的钱。或者是为了获得更幸福的生活。有些人可能比较直率:为了升职加薪。但是几乎很少有人可以说出自己一生奋斗的使命感,或者是未来3~5年的人生目标。

我用这个问题问过身边的人,大多数人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曾经的我也一样,生活得过且过,下班后可以撸串烧烤,就绝不会去看书健身,自我提升。

放纵带来的短暂快乐,吸引着每一个没有人生目标感的人。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就不知道把人生“开”向哪个目的地。

—————01—————

在16岁的时候,我当时正在上高二,由于我一个人在外地上学,过着寄宿生活,所以我周末也会呆在学校。

那时候生活平淡如水,但是有一天晚上突然在教室的电脑里发现了一个视频,是一位名叫“方励”的电影制片人在一席上面的演讲,主题叫“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

这个大概30分钟的演讲视频,我几乎每年都会翻出来看一遍。

可以说,这个视频真正让我在思维上“开了眼”,我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觉醒了。

我想要真正去思考自己人生的使命感和奋斗目标,我不想浑浑噩噩地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我想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开着“人生”这辆车,是要到达哪个目的地。

在这个演讲中,方励分享了他贯彻一生的一些观点:

1.我经常喜欢画时间轴。我们的生命就是跟个时间轴一样,那我们的生活质量是在这个时间轴下面曲线里面整个积分的总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功和失败。

2.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多宝贵的时候,就会特别特别惜命,惜命的方式是什么呢?不是拿来养生,而是去折腾。

3.怎么把一件事做好,这是战术行为,但想做什么和最希望做什么,这才是战略。

5.成功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自己的快乐。如果说我们能一直快乐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成功,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过这一点。

这些观点给当时的我带来巨大的冲击,我开始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开始知道人的生命有多珍贵,知道人应该怎么去精彩地活。

—————02—————

虽然我从16岁就有幸觉醒,也养成了阅读与思考的习惯,但由于当时还是学生时代,没有生存的压力,所以我只是在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没有狠下心来刻意成长。

于是造成了一个后果:虽然我觉醒得很快,但我成长得并不快,自然就无需谈论成功了。

从16岁~22岁,我看了很多书,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我的许多观点只是空中楼阁。

然后在22~23岁这一年里,我又彻底倒退了,在工作的一年里,我机械式地完成工作,获得工资报酬,这一年,我只是沉溺于工作带来的所谓安逸感当中,没有足够多的行动。

可以说,从16岁~23岁,我只是知道如何让自己保持愉悦,但这种愉悦是短期的,是缺乏事业成就支撑的快乐,并不长久与稳固。

只有精神自由是不够的,还需要追求财务上的自由。

因此,在我23岁生日那天,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杜绝沉浸在当下的安逸生活,在3个方向上发力。

1)更换一份更能积累行业势能的工作

2)保持写作这一终身副业

3)在投资与理财领域做深入研究

定好这3个方向之后,我明显感觉自己对人生的掌握感更足了,也坚信在这些正确事情上的努力,足以让我过上理想的生活。

—————03—————

何谓真正的成长?

真正的成长必然伴随着实质结果的发生。

比如我现在对阅读的要求,我希望自己能在阅读完之后能够有文字产出,并且确保输入与输出比例在4:1。这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曾经详细写过。

我清晰地感觉,在我持续输出的几个月里,收获到的成长比我过去7年加起来都多。

而且当你能做成一件事以后,你就能够从中总结出底层逻辑与经验,将这些方法迁移到其他领域,从而加速成长的步伐。

很多能成事的人在每个领域都很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底层逻辑这一信息差。但是很遗憾,这种信息差的成长经验,是没办法通过语言传达的。它只能通过个人的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成事经验。

一通百通,一堵百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建议每个人都要在一段时间内,逼迫自己刻意成长,我敢通过我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只要你度过了一段时间的成长期,迎接你的将会是巨大的突破。

这很像我们在摸黑过暗道,你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米的黑暗,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这条路总会走完,光明就在前面。

就像马云所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根本撑不到后天,他们都倒在了冬天。

所以,请放弃短期出奇迹的短视思维,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一定需要时间的积累。成功的秘诀就是尽快觉醒,拼命试错,结果说话。

当你把整个环节都跑通了以后,就会看到美好的事情正在发生。

为此,我花了7年的时间,并且还在持续努力当中。

希望你能在我的经验下跑的更快一些。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