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辽民69(2 / 2)

除了工匠,张天仁还幸运地获得了五台未受损的膛床,这对于制造枪炮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助力。

如今,老林(林重贵)麾下已有二十余名熟练工匠和上百名学徒,他们日夜不停地生产兵器和火铳,质量上乘,极少出现炸膛等问题。

而近期,他们的研究重心已从火铳转向了铠甲和火炮的改良。

火铳的制造已相对成熟,但火炮的改进却面临诸多挑战,如炮膛平滑度、炮身减重、便携性、后坐力控制等。

明军的传统火炮多为固定式,操作繁琐,难以适应野战需求。

尽管孙元化所铸火炮已属上乘,但与葡萄牙大炮相比仍显逊色,明朝自产火炮普遍比欧洲同类产品重三分之一以上,技术上的差距显而易见。

老林团队目前正致力于解决炮膛平滑和铁芯铜胎技术难题,同时也在为墩堡制造固定式火炮。

而张天仁今晚特意前来查看的,正是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好了,我吃好了。”张天仁放下碗筷,一脸满足。

他夸赞女主人的手艺,特别是那碗萝卜干和杂粮饼子,让他感到格外开胃。面对老林的谦逊和热情,张天仁笑着回应,并起身向外走去。

门外,数十名等候的人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见张天仁出来,纷纷跪倒在地。

张天仁没有过多停留,只是微笑着向女主人和孩子们点头致意,便大步流星地出门而去。

“我已经多次强调,表达谢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工作,而不是一味地磕头。”

张天仁略显无奈,提高嗓音对众人说,“只要你们把事情做好,我就心满意足。如果工作不到位,就算磕再多头又有什么用呢?”

这番话让不少人面露尴尬,唯有老林等几位老匠人面带微笑,似乎对旁人的窘态略感欣慰。

他们作为辽民中最为幸运的一批,早已在堡中安家落户,享受着安稳的生活。

随着全堡的重建工程浩大展开,张天仁果断决策,将东北角扩建了半里多地,专为匠户们打造居住区。

这里,一座座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借助堡中大兴土木的契机,几十亩土地上布满了统一规划的小院。

每座小院都遵循着标准化的设计:三间正房、两间偏房,外加一间门户,既实用又美观。

院落的基石是坚固的条石,院内青砖铺地,排水系统完善,水井、厕所一应俱全,居住条件极为便利舒适。

当匠户们迁入新居时,几十户辽东匠人的全家老少齐刷刷地跪在张天仁百户官厅的街前,尽管那天他并不在场,但他们依然对着那座空院子磕了无数个响头,以表达无尽的感激之情。

对于辽民而言,这样的生活条件与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们之中,有的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因战乱流离失所,从开原铁岭一路逃到皮岛等岛屿,再辗转至登莱地区。

孔有德之乱更是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在山东饱受歧视,生活异常艰难。

如今,张天仁虽然主要招募熟手匠人,但副千户大人已承诺,随着堡子的发展,将吸纳更多辽民加入。

与一般的山东人不同,副千户大人胸怀宽广,仁德兼备,他只会将刀锋指向真正的敌人,而不会将仇恨和怨愤无端发泄在无辜的同类身上。

这正是他作为强者的风范所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