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辽民69(1 / 2)

昏黄的油灯洒下柔和的光,照亮了一张简朴的榆木桌,桌上摆放着简单的晚餐:一碗热腾腾的稀粥,几块杂粮饼子,旁边还有一碟腌得恰到好处的萝卜干。

张天仁坐在小板凳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显得格外满足。

“大人,这实在是太简陋了,委屈您了。”

房间虽小,但收拾得井井有条。泥土地面被仔细夯实,显得格外平整。自制的凳子虽不华丽,却也结实耐用。

正中央的贡桌未经雕饰,连漆都未上,五供也是朴素的瓦制品,价格低廉,却透出一股质朴的气息。

然而,整个屋子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瓦制的五供更是被擦拭得闪闪发亮,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泽。

墙上挂着几幅崭新的年画,画面中的福禄寿三星和仙童们笑容满面,色彩鲜艳,为这简陋的屋子增添了几分生气和喜庆。

坐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屋子里,张天仁感到格外温馨和舒适。这是工匠林重贵的家,也是他平时用来招待客人的正室。

今天,为了迎接张天仁的到来,林重贵特意将饭桌搬到了正堂,全家老小都围坐在一旁,小孩子们更是好奇地站在墙角,偷偷打量着这位全堡最有权势的大人,看着他们家的稀粥和杂粮饼子。

“老林啊,你现在一个月有五两俸禄,还有米面、布匹发放,就连药材都备好了,家里有人生病也能免费领取。

怎么家里还是这么朴素,吃饭也这么简单呢?你可是干体力活的,不吃点好的怎么有力气?”张天仁关切地问道。

“大人言重了,小人哪里有那么娇贵。”

林重贵一边小心翼翼地给张天仁添饭,一边笑道,“白天干活的时候自然是吃得好些,有米饭有肉。但晚上不干活了,吃得太油腻反而睡不着,所以就简单些。没想到大人会来,要是知道的话,一定提前准备些好的。”

“哈哈,我可不是来挑你饭菜的。”张天仁笑着回应,他的笑容中满是真诚和满足。

而一旁的孙良栋则显得有些无精打采,显然对这样的饭菜不太满意。

但即便如此,他也明白能陪张天仁吃饭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只是他的口味更偏向于肉食罢了。

对于林重贵来说,看到张天仁在自已家的饭桌上吃得如此香甜,心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他知道,明天一早徒弟和帮手们都会来,到时候自已只需轻轻一提张天仁的到来和他们的亲密互动,就足以让众人惊叹不已了。

如今,林重贵已经拥有了吏员的身份,成为了一个攒吏,有了管辖大量工匠和学徒的资格。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张天仁了解到许多辽民因为孔有德之乱而流离失所,其中不乏技艺高超的工匠。

张天仁深知这些工匠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一直在努力寻找并安置他们。

要知道,当时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在物理与几何领域的造诣,在中国堪称翘楚,无人能及,他铸枪造炮的技术亦是首屈一指。

由孙元化亲自培养的工匠团队,自然也是国内炮造技艺的巅峰代表。

不仅如此,登莱地区还汇聚了来自葡萄牙的工匠以及众多精密机床,如镗床、车床等,这些价值不菲的设备,每台都价值数百两银子,由耶稣会不远万里从欧洲运来。

然而,这些宝贵的资源在战乱中或被损毁,或被掠夺一空。

孙元化的恩师徐光启,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全面革新大明军队的火器系统,但这一宏伟蓝图随着登莱之乱的爆发而彻底破灭。

工匠流失,机器损毁,技术官僚孙元化更因失守城池而被崇祯皇帝下令处斩,所有计划也随之化为泡影。

值得一提的是,工匠队伍中原本就有不少辽民,他们在战乱中幸存下来,却陷入困境。 张天仁四处搜寻,最终找到了十几位技艺娴熟的辽民工匠。这些工匠对张天仁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可以说,登莱之乱间接为张天仁的壮大提供了助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