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蛋糕63(1 / 2)

这道菜香气扑鼻,口感也确实令人满意。

在座各位虽是初次见面,方才仅在各自随从的引见下简单交换了姓名。

落座后,随着几轮酒水的推杯换盏,大家再次相互通报了姓名,举杯示意,几番来回之后,氛围变得异常热烈,与初识时的拘谨截然不同。

“今日请各位聚首,实则是为了共商要事。”

见气氛已至,张天仁轻轻放下酒杯,示意正事开场。

几位商界巨头也纷纷放下餐具,目光聚焦于张天仁,准备聆听这位副千户的重要讲话。

能如此郑重其事地将大家召集于此,显然是有非同小可的事情需要讨论。

此刻,酒楼内的大部分食客已离去,楼外数十名亲卫严密把守,外人难以靠近,整个空间静谧无声,只待张天仁发话。

张天仁环视众人,缓缓说道:“秦东家虽为济南府人士,但主要业务集中在莱州与青州。

陈东家的和丰行则在青州府根深蒂固,高密、平度等地也有分支机构。

王东家的生意则更偏北一些,我说的可对?”

“大人所言极是。”

“正是如此。”

“但不知大人提及这些,有何深意?”

商人们逐一回应,他们的商业版图遍布广袤,非区区县城集市可比。

以方家集为例,虽为秦邦华利丰行的一处据点,但其核心业务仍在济南,从各地收集的盐品在济南、德州、临清等地最为畅销。

由于靠近登州、莱州等沿海地带,胶东半岛盐场众多,军户们依海煮盐,自给自足的家庭不在少数,故而在这些地区,盐的销量相对内陆要逊色许多。

山东的盐,大部分自给自足,小部分依赖淮盐进口,而济南等大城中的富贵人家则偏爱甘肃青海的井盐,其质地细腻洁白,用于日常清洁,价格高昂,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多年来,各商家在各自的领地内默默耕耘,形成了不成文的默契。

若强行打破这种平衡,势必会引发内部混乱。

“各位的盐品在不同地区售价各异。”张天仁未理会旁人的思绪,继续说道,“昌邑、高密等地价格偏高,济南、德州则相对低廉,平度、莱州一带更是低至二两以下。

这种价格差异导致竞争激烈,收盐时竞相抬价,售盐时又竞相压价。

而盐的消费量每年相对稳定,无论价格高低,人们的消费量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因此,本官提议,我们不妨将盐的价格固定下来,无论是收购价还是销售价,都保持稳定。

这样一来,销量多的自然赚得多,大家也不必再为争夺盐源和销售市场而争得头破血流。

各位东家,以为如何?”

张天仁现在充分利用着沿海的资源,养着数百人从事着诸多事务,而这一切的根基,正是靠着从海水中提炼出的盐。

因此,他对盐业的各种细节了如指掌,底下的猫腻也是一清二楚。

然而,一谈到收盐和卖盐的价格问题,各家商行的情况纷繁复杂,收盐的渠道更是五花八门,要想统一价格,谈何容易?

“收盐的价格不能固定,那卖盐的价格就更别提了,简直是异想天开!”秦邦华心里暗自嘀咕,觉得这位年轻的武官有些不切实际,把商业交易想得太简单了。

但他又不好直接说出来,怕伤了和气,只能沉默不语,假装没听见张天仁的提议。

见利丰行这样的行业巨头都没有表态,其他商行自然更加谨慎,不愿轻易接话。

其实,在座的东家们大多与秦邦华想法一致,都认为张天仁的想法过于理想化。

但张天仁对此早有预料,他并不急躁,反而笑容可掬地继续说道:“各位东家可能觉得我太不切实际了。

确实,从平度州到昌邑、高密、再到莱州,各州县离海的远近、私盐的质量都不同,价格自然有差异。

但这细微的差价,对于大生意来说,可能就是利润的关键。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设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呢?我建议,各位的进货价统一为一两五钱,售价定为二两二钱,这样每石盐就能有七钱的利润,相比各位现在的平均利润,至少高出四五成。

秦东家,您觉得这个提议如何?”

这个价格和成本的推算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十分合理。

“大人言之有理,只是……”秦邦华欲言又止。

“是不是觉得我还是太理想化了?”张天仁抢白道。

“在下不敢妄言。”秦邦华谦逊地回应。 “诸位放心,”张天仁向在座的商人保证道,“我可不是只会空谈理论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