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军法25(2 / 2)

原本退到远处的几位老妪,目睹此景,心中恐惧更甚,忍不住又欲上前求情。

张天仁见状,猛然暴喝:“军令如山!谁敢上前,长枪伺候!”

“遵命!”

二十余名长枪手应声而动,半数人将长枪缓缓前推,对准了那些蠢蠢欲动的老妪。虽非实战,但枪尖的寒意与士兵们的坚决不容置疑,吓得老妪们尖叫连连,纷纷狼狈逃散。其中一人躲避不及,被枪尖轻轻划过肩头,鲜血渗出,当即昏厥过去。

一时间,现场静得只能听见鞭子抽打皮肉的啪啪声,以及那受刑者从求饶到绝望的低泣。二十鞭后,求饶声渐息,只余下微弱的哭泣和满地的血肉模糊,见证了孙良栋的狠辣无情。

三十鞭毕,整个所城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一片死寂。众人望向张天仁及其部属的眼神中,无不充满了敬畏与恐惧。

"违法乱纪者,本官必将严惩不贷,绝无姑息!" 张天仁环视四周,声音冷冽而坚定,"莫道军法不存,亦或法不责众!无论人数几何,违法者皆需一一受罚,以儆效尤!"

他目光如炬,扫过那些因触犯军纪而受罚的军户,轻轻摇头叹道:"尔等临阵退缩,作为百户,我别无选择,只能将你们逐出军籍。自此以后,张家堡再无你等之名,若再滋事,必严惩之!"

此言一出,围观的军户们恍然大悟,纷纷对闹事者投以不屑与鄙夷的目光。张天仁此番雷厉风行的举措,不仅彰显了他铁腕治军的决心,更在众人心中树立了威严而庄重的形象,使得他的威望非但未减,反而更加稳固。

那些被除名的军户,个个垂头丧气,面如死灰。他们深知,不仅失去了赏赐的机会,更可能因徐家叔侄的冷漠而陷入绝境。张家堡已回不去,海盗虽退,但前路茫茫,生计堪忧。

张天仁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并无波澜。这些后果,皆是他们自食其果,世间从无后悔之路,每一步都需自已承担。

至于人群中徐以显那一闪而过的身影,张天仁未予理会。在他看来,这位总旗不过是个志大才疏之辈,与自已相比,更是相去甚远。此次冲动之举,无疑是情绪失控下的产物,已不足为虑。

他深知,有刘景曜这位兵备道大人在千户官厅坐镇,加之周炳林的内应,处理徐家叔侄之事自不在话下。若连这等小事都处理不好,周炳林这千户之位怕是要拱手让人了。

正想着,一行人行至所城东门附近,只见一小旗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地拦住张天仁的马头,禀报道:"千户大人有令,请张大人放心,外间之事,兵备道大人已悉知,不日将有处置结果,届时将遣人至张家堡通报。"

"千户大人有心了。" 张天仁淡然一笑,点头回应。张世强随即上前,递上一小块碎银以示谢意,小旗官喜笑颜开地接过,转身离去。

"这厮……" 张世强正欲开口,话音未落,一名身着青衣、年约三旬、面容精干的男子匆匆跑来,显然是家仆装扮,却透着一股不凡的机敏。

"小人刘福,乃是兵备道刘大人府上的管事。" 他恭敬地自我介绍,言语中自有一股谦逊与干练。

"哦,原来是刘大人的高足,失敬失敬!" 张天仁闻言,立即从马上跃下,亲自上前,紧握刘福之手,笑容可掬地问道,"刘大人遣足下至此,可是有何要事相告?"

张天仁的举止让刘福颇感意外,甚至有些受宠若惊。他深知眼前这位武将的威严与刚才处置军户时的果断,此刻却能如此亲和,实属难得。于是,他连忙躬身,双手呈上一封大红请帖,笑道:"此乃我家老爷亲笔,言明日后张大人若有需要,尽管派人前往登州府上求见。"

请帖之上,赫然写着"侍生刘景曜"五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透着一股文人风骨。张天仁接过请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面上也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旁的张世福等人见状,更是激动不已,仿佛脸上都泛起了光芒,几乎要欢呼雀跃。要知道,在明朝,文官鲜少主动向武将示好,更遑论亲笔书函、相赠请帖了。此等殊荣,无疑是张天仁仕途上的一大亮点。

张天仁深知此中意义,这不仅仅是一封简单的请帖,更是他与刘景曜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微妙的、但至关重要的联系。他当即回赠了一封大红双帖,意味着双方正式确认了往来关系,张天仁这位低品武将,竟意外地攀上了一位高级文官,且是自已的直接上司,实属难得。

随后,张天仁又安排张世强与刘福相互见礼,并商议了日后往来的具体事宜。刘福携着张天仁的回帖满意离去,标志着这次浮山所城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