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游戏玩家1(2 / 2)

此外里面还有一口大水缸和大米缸,一个五斗柜。

水缸是干净的水,米缸是白花花的大米,五斗柜子里放着碗筷,蔬菜面粉和一条风干好的腊肉。

整个摆设就跟家庭条件好的农村厨房几乎一样。

逃荒进去的玩家当即就给自己整了一口吃的。

吃饱喝足缓过来后,才有心情思考别的。

要说害怕,那肯定是有的。

要知道,此时全球的社会进程还处在部落、奴隶制、封建帝制、君主朝会制等阶段,西方的国家还在一亩三分地上打架争地盘,目光还未转向大海。东方的国家除了大雅国,其他国家跟西方没啥区别。

而大雅国实际上说起来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在宋太祖建立大雅国之前,这个国家四分五裂,边疆部落打劫骚扰,人们饱受战争劳役赋税抢劫之苦,举目望去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要不是宋太祖开局整了个火力超强大炮,以蛮横武力统一裂土,打死打残打服戎狄,建国后又主张休养生息,设立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改革制度,鼓励发明,鼓励生娃,鼓励女人走出来,大力开办女子学校,开办女性工厂,制定颁布执行新发,全国上下狠抓扫盲狠抓贪官破除封建迷信取缔诸多不事生产寺庙,让乱了上百年的大雅缓了口气,没准比西方国家还不如。

也是宋太祖,开创了君主朝会制度,将权力从帝王手上下放到官员手中,又严格设立了约束皇族权力的法律,约束贵族的法律,并强力推行,才有了真正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真正在大面上做到了‘人人平等’。

不过或许正是宋太祖太过殚精竭虑,大雅国建立后才执行了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刚展开没两年,宋太祖就溘然长逝了。

当时举国上下那种悲痛,人们发自内心的悲怆,是难以形容的。

好在宋太祖去世前,大雅国基本走上了正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都基本完善,皇权交接非常顺利,没有兵变没有见血,让大雅百姓安稳的、欣欣向荣的日子没有被破坏。

只是,没有**却有天灾,谁知道□□去世一年孝期刚过,大雅国就开始发生旱灾,且还不是一省一州之地,而是全国过半地区受灾,第一年救灾调动及时还稳得住,第二年还是继续旱着,而其他原先没受灾的地方竟有一些遭受洪涝灾害,举目望去,那几乎是全国上下都在旱着涝着,朝廷再能耐,没有粮食,也很难转动啊。

也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大逃荒现象。

逃荒的时候只想着活,神神鬼鬼都不惧。

现在真出现了神异现象,吃饱喝足后,那害怕的劲不就上来了?

可是这也没旁的人可以交流,游戏之神的系统大人只有人踩在土地上才会开口要你播种,其他的也没法交流。

害怕着害怕着,那还能再咋样?日子还得过啊。

而且大雅国百姓镌刻在骨子里的就有种田本能,那肥沃的上等好土地,荒着多可惜。

特别是在连续灾年,见多了龟裂的土地,那更是珍惜这种一看就能长出好粮食的地。

也不想那么多,撸起袖子就是干。

除了吃喝拉撒睡,那就是种田。

要不是心里惦记着还在逃荒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们,这日子啊,还真是舒心畅意。

不过等种下后,人们才发现,游戏之神的土地就是厉害,正常的小麦从播种到收获要几个月,而在游戏之神这里,竟然十天就可以收获了!

当那黄澄澄的麦穗出现在眼前时,被选中的玩家都不敢置信。

在系统大人的提醒下用镰刀收割后,都不用自己手工脱粒,割好的麦苗会自动脱粒并脱水入仓!

一亩地亩产一百斤,数量上不能说是多的,因为在宋太祖时期大雅国的小麦通过选育良种等方式,就从亩产100斤左右实现了亩产200~300斤,上好的良田还能有400斤。

但这游戏之神的麦子是颗颗都饱满,而且只要十天就能一熟,这还不满意?

而且收割完也不需要你犁地,仓库又会出现种子,可以像上次那样直接播种,无缝衔接,简直完美。

最重要是,把麦子入仓后,就可以选择回家,回家后随时还可以选择进来!

从哪个位置进去,就从哪个位置回!

而且回家后还可以把仓库里的一百斤麦子带回去!

这还是1级的玩家,等升为2级玩家就可以养鸡,3级玩家可以养鸭,4级玩家可以种果树,5级玩家可以养猪,6级玩家可以织布,7级玩家可以酿酒,8级玩家可以养牛……

目前大雅国最高级别是30级别,已经是个有田有房有作坊的大农庄了。不过越往上升级越难,听说已经卡在这级别好几年了。

而在这几十年间,游戏之神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抽取新的玩家进入,频率大概是一年一次。但是每次抽取的人数都很少,据大雅国官方统计,每年全国抽取的人数大概是在50~100之间,整体上起伏比较大,暂时找不到切确的规律。

而被选中的玩家也是没有规律可循,除了15岁以下孩童,其他各年龄都有。

而被选中的玩家,无一例外,哪怕是最差劲的,都能让自家的生活有个改变。

而且官方规定,10级以下玩家得到的所有物资都不用交税,也就是10级别以上限制比较多一点。但能搞到10级别的,那家里完全已经实现富裕了,压根就不影响。

所以,在尝到成为游戏之神的玩家的好处后,玩家身份才会这么让人羡慕。

因为在被选中,拥有玩家身份那一刻,就注定这一家,要开始起来了。

别说孙大娘扬眉吐气,整个赵家都扬眉吐气,特别是孙大娘的二儿子一家。

孙大娘生了三儿两女,全部都结婚成家了,不过并没有分家,家里还是孙大娘和她丈夫赵老实当家作主。

老大赵满仓娶了同村的姑娘赵美英,生了两儿两女,大闺女十九岁,出嫁了。大儿子十八岁,已经相看好了人家,等今年秋收后结婚。二儿子十七岁,还在镇上念书,小闺女十六岁,也在念书。

老二赵满粮次年娶了靠山村的姑娘许二妮,生了三个闺女,大闺女十七岁,二闺女十六岁,三闺女十五岁,三个闺女除了大闺女念到初中,其他两闺女上完村小就没念书了,平时在家干活,等着相看人家。

老三赵满田年龄比两个哥哥小,去年才娶妻,妻子是孙大娘娘家小侄女孙兰香,进门来很争气,今年年初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而这次被游戏之神选中的就是老大家的小闺女赵宝珠和老二家的二闺女赵荷花。

老大夫妻俩不用说了,因为是长子,又生了长孙,在赵家地位一直很高,对长得漂亮,性子乖巧听话的小闺女赵宝珠自然是疼爱的,而且在怀赵宝珠的时候老大妻子赵美英梦到了一颗金光闪闪的珠宝,便很自信自家闺女一定会有出息,这次她被游戏之神选中,赵美英激动兴奋之余又扯起当年那个珠宝梦,吹嘘自己胎梦成真。

而老二夫妻的高兴,其实不比老大夫妻少。

虽然宋太祖他老人家一直推崇男女平等人人平等,还设置法律禁止溺婴,在法律上保护妇女权益,但在以种田为生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赵满粮和妻子许二妮都是家中老二,都是被忽视的那一个,夫妻俩性子就比较沉闷,结果还一连生了三个闺女,一个儿子都没有,心中那种苦闷,就别提了。因为这,平时夫妻俩都觉得矮兄弟一头,家里家外两人都埋头苦干,吃亏了也往肚子里咽。

特别是今年老三家的也生了一个男娃后,夫妻俩的背,都感觉更弯了。

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三个闺女留一个立女户在家招赘,也好有人养老送终。

没曾想,自家二闺女竟然被游戏之神给选中了!

当下,这个沉闷了十几年的二房,都宛如头顶乌云散去,阳光照了下来,整一个亮堂啊。

农村地区重男轻女没错,但那是为了生存,男娃多才能照顾得好田地,才能生存下去。

但若是家里有了[玩家],生男生女都不重要了,因为未来可见,这家的日子绝对过得去。

而且对玩家来说基本只有‘娶进来’,没有‘嫁出去’,无论男女,只要成了玩家,基本都是自成一户,都只有‘娶进来’,生的孩子也是跟玩家姓。

这不是传统上的招赘,招赘是叫人看低一眼的,而嫁给玩家,则是让人艳羡的,是让人抢着要嫁的。

男的嫁给了玩家,也只有让人羡慕的份。

因此,二闺女赵荷花成为玩家,给二房的感觉就是,后半辈子都有坚实依靠了。大闺女三闺女嫁出去不怕人欺负,赵满粮夫妇不再因为没生男娃而自卑。

从赵荷花成为玩家那一刻起,赵满粮夫妇腰杆子瞬间挺直,整个精神气都不一样了。

“爹,家里的活以后是不是不用我干这么多了?大伯娘他们是不是不可以再把她们的活推给我们干了?”十五岁的赵兰花性子有些怯懦,这回二姐成为玩家后,也大胆了许多,第一件事就想推掉一些活不干。

这些年二房不止夫妻俩吃亏,连带着孩子也吃亏,家里洗衣洗碗喂鸡喂猪等这些活计基本都是二房三个孩子的,大伯娘还会使唤她们干些别的活计,跟使唤小丫鬟似的,面上没敢发作出来,内心怎么没有委屈怨气呢。

赵满粮看着瘦小的三丫头,都觉得自己鼻酸,自家终于要熬出头了,“是,以后咱都只干咱那份,其他的不干!”

“桃花的亲事,也再缓缓,咱好好挑个好人家!”

他们二房,今后都要抬头挺胸做人!

而被寄予厚望的李葳蕤,或者说赵荷花,也终于有了迟来的记忆。

然后,她就想骂娘了。

因为,她发现自己不是刚穿越,而是穿越了十六年,被选中成为玩家来到游戏世界,才因缘巧合恢复了前世的记忆!

也就是说,上辈子睡梦中答应了来种田养老后,她就胎穿了,投胎到小沟村赵老实的二儿媳妇许二妮肚子里,出生后没有记忆,作为土著生活了十六年,三岁喂鸡六岁砍猪草,七岁迫于大雅国六年义务教育才上了村小,小学毕业直接辍学,在家缝缝补补洗洗刷刷,整一个小女工,要不是被选中为玩家,那过个一两年大姐出嫁后,她也要被嫁出去,然后换个地方生儿育女继续干活。

看着自己粗糙的双手,李葳蕤只想大骂,这叫养老?

养老是不为生计奔波,悠哉游哉!

哪怕加个种田前缀,也不是这样子小丫鬟似的干活啊。

而且她想的种田只是理想化的,生活在农村,屋前屋后种点菜这样子。

不然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算哪门子养老啊!

要不是把她不知道谁把她送过来,李葳蕤决定要好好跟它理论理论打个架的。

至于现在?

那还能咋地,前十五年的苦都受了,现在好不容易成为玩家,又有金手指,好日子眼见要来,还翘辫子抗议不成?

既来之则安之,她李葳蕤可是适应性很强的!

等下——让她先啃口番茄,正常能吃她再干,不能吃翘辫子也就算。

反正要她再像前十五年那样过苦日子,她是不干的。

她现在就要享受,就要金手指,就要她认为的种田养老!

青年养老,从我做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