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招募(上)14(1 / 1)

程岁安站在田地边缘,双手负后。面前的田地宽广,日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静候着新的主人前来开发。这是程岁安名下的土地,结合程岁安获得的记忆再加上李忠实的勘测,眼前的土地有20顷左右,1顷有100亩。

在这个时代,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散官五品以上受永业田同职事官。勋官从上柱国到云骑、武骑尉,受永业田三十顷递降至六十亩,程岁安手中的田算不上很多。

李忠实在一旁讲述着前往长安途中的所见所闻。天下刚刚从战乱的阴霾中恢复过来,在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四处都是残破的村庄和荒芜的田野。原本繁茂的农田如今杂草丛生,失去耕作的生机。无数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家园毁于战火,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颠沛流离,靠乞讨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曾经热闹的乡村,如今变得冷清凋敝,大部分田地无人耕种,满目荒凉。

程岁安的眼神稍稍一动,脑海中已经开始快速盘算。

为了鼓励生产,朝廷推出了均田令,成年男子可得田百亩,其中八十亩为国家所租,余下二十亩则为其私有,须知此时的亩较后世之亩为小。此外,朝廷施行轻徭薄赋之策,“赋役之制凡有四者: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

“租”乃地租,每位获得土地的男子需纳粟二石;“调”则为丝织品或布匹,每户大致折合为二匹半绢;“役”即劳役,每丁每年服役二十日,若不愿服役,得以“庸”替之,每少服一日,需缴纺织品三尺。若役期增至十五日,可免调;若达三十日,租调俱免。遇灾害,农户尚可获赋税减免。

地税依亩计,每亩二升,名为缴纳义仓,实则由地方掌握。至于户税,则以户为征,非以实物,而是以货币缴纳。

不过,据李忠实所言,除了长安附近的繁华地区,大部分偏远乡村的农户分配到的田地远不及100亩,平均下来大约只有40亩左右。以50亩为例,假设其中20%用来种植桑树、榆树等经济作物,其余40亩则用于种植粮食。根据史料记载,唐代耕地亩产在七八斗至二石之间不等,我们以每亩产1.5石计算,总产量约为60石粟米。

设想一家五口,其中有2名成年男丁、1名成年妇女,其余两人为年迈的老人或年幼的孩童。两名男丁需要缴纳地租4石,地税则需0.8石。2.5匹绢的纺织至少需要4亩桑树种植以供养蚕蛹,这部分桑树由成年妇女负责纺织。而男丁则每年还需承担20天的劳役,亦可用“庸”来替代,每少服一天需缴纳三尺纺织品。

基于以上情况,每户最终能剩下粮食54石,人均约10.8石,折合现代单位接近1400斤。扣除每人600斤左右的口粮后,还需支出日常所需的盐、衣物、农具等费用。此外,家庭还需将一部分粮食变卖以缴纳平均每户250文的户税。再加上为下一年耕种所需的种子粮,每户人均剩余粮食大致为300斤左右。然而,这只是粗略估算,实际情况中,家庭可能还需应对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及额外支出,因此,普通百姓的生活仍显得十分拮据,仅能勉强维持生计。

此乃粗略计算,毕竟人生所需不仅局限于主食,且一年之中难免遇突发之事需用钱财。由此推断,寻常人家不过勉强糊口度日而已。

程岁安手指不自觉地在袖口处轻轻摩挲。对于招募计划,他已经想了很久。

程岁安名下拥有20顷良田,按照每户人家三至五口人计算,这些土地足以安置二十五户人家。程岁安的安排是每户人家均分得一百亩土地。然而,若有户籍中缺少成年男丁,或干脆无人劳作,则土地分配会适度减少,多余的土地将分配给有劳力的家庭,这些家庭则需协助耕作。具体安排全权交由李忠实处理。

程岁安并不在意家庭中是否有男性劳力或带着老人。在程岁安的计划中,许多工作也是女性可以完成的。相较于劳力,程岁安更重视家庭的清白,绝不容许不法之徒混入庄子。虽然程岁安明白这要求有些苛刻,人性复杂难以全盘辨识,李忠实也难以准确评判每人的品行,所以他希望李忠实尽力而为就好。

此外,程岁安希望招募五户工匠,以木匠为主。如果条件允许,铁匠、石匠、泥匠等工匠也可以考虑纳入。毕竟如果想要改革一些农具,工匠的帮助必不可少,不过为了自身安全,程岁安还是希望用自己庄子的工匠,而不是拜托长安城里的工匠。

为了方便李忠实的招募工作,程岁安特别安排崔秀梅准备了充足的干粮和粥,并让李忠实前往长安城雇佣一些人手,以保障他的安全并维持秩序。李忠实办事效率极高,不久便领着100人左右来到庄子。

他们的衣物大多破旧不堪,有的布满了补丁,有的则被风雨侵蚀得泛白发脆。男人们大多脸色蜡黄,胡须也未曾修剪,显得憔悴而疲惫。他们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警惕和无助,双手粗糙而满是老茧,似乎曾经在田野间劳作了许久。

在这些成年男子的身边,还有些妇女和儿童。妇女们大多穿着简陋的衣物,衣襟上沾染了不少污垢,手上或抱着或领着年幼的孩子。

孩子们则显得瘦小而虚弱,双眼饱含着对未来的茫然,眼神中夹杂着几分小心翼翼,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从身后露出半个小脸。

老人的衣物比其他人更加破旧,甚至有些地方已然磨损得见了底布。他们的眼神中除了深深的疲惫,还有难掩的忧虑,仿佛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未知的恐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