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衡臣来了46(2 / 2)

他对清朝的治理体系和国家政治的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军机能臣”的代名词。

乾隆继位后,张廷玉虽已年事渐高,却依然被乾隆皇帝倚重,继续留任朝中辅佐政务。

乾隆皇帝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先生”,可见其在朝中的德高望重。

张廷玉在为国为民上表现出的忠诚与智慧,使得他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政治人物。

他不仅在职务上达到了极高的地位,而且他的家族也因他而繁荣昌盛。

张氏家族因此在清朝中期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

张廷玉对清朝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个人的才能和智慧,更在于他为清朝的政治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秩序。

他所制定的军机处规制,直接影响了清朝后续数十年的权力运作方式,对清朝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他的名声与功绩不仅在当时为人称颂,更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张廷玉的故事,是一位智慧与忠诚并重的能臣的典范,也是一位在清朝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政治家的传奇。

他的光辉岁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廷玉亲临太庙的消息如同一阵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

和珅和福长安怎么也没想到,位高权重的三朝元老竟会亲自来到太庙。

这位在朝中举足轻重的老臣突然现身,立刻引发了所有人的好奇和敬畏。

和珅他们赶到太庙大门口时,十四王爷已经带着众人在那里恭候多时。

作为咸安宫官学院的学生,和珅、福长安等人自然不敢怠慢,纷纷恭恭敬敬地跪在了大门口,等待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的到来。

“哗啦啦~”

没过多久,只见一队人马缓缓走近,为首的众人搀扶着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人。

老人须发皆白,步履蹒跚,然而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仍透露出智慧与威严。

他穿着一袭深蓝色的朝服,胸前的云鹤纹样已被岁月磨得略显暗淡,但衣襟上的金线仍然闪烁着微光。

那件朝服无声地述说着他曾在朝中叱咤风云的岁月。

张廷玉缓缓迈步,步伐虽不再稳健,但每一步都沉稳而有力,仿佛踩在地上也带着某种庄重的气势。

尽管年事已高,他的背略微驼起,但那股内敛的威严却依旧不减当年。

十四王爷见状,连忙迎上前去,亲自搀扶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

张廷玉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感激,嘴角轻轻扬起,露出一丝微笑,虽是长者对晚辈的慈祥,但又透出几分不容忽视的肃穆。

他那满布皱纹的脸庞犹如一张深刻的历史卷轴,每一道纹路似乎都记录着他在朝堂上与三代皇帝共事的点点滴滴。

张廷玉的眼神依然犀利,透着深邃的智慧与见识,他的目光扫视着太庙大门口的众人,最终停留在和珅与福长安身上。

那目光仿佛能洞悉一切,让和珅不由得心中一紧,赶紧低头,生怕被这位朝中老臣看出心中所想。

“张大人辛苦了。”

十四王爷语气中满是敬意,小心翼翼地搀着张廷玉,不敢有半分怠慢。

张廷玉轻轻摆手,示意自已无碍,声音低沉而苍老,透着岁月的沧桑:“十四王爷客气了,老臣不过是一介臣子,岂敢劳烦王爷亲自迎接。”

张廷玉说话间,目光再次扫过跪在地上的和珅等人。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仿佛对这群年轻的学生的事情早已了然于胸。

和珅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敬畏,低着头更加虔诚地行礼,生怕表现出半点疏忽。

福长安则悄悄用眼角余光观察张廷玉,暗自揣摩这位老臣此番来意。

张廷玉虽年迈,却依旧保持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站在那儿,仿佛一尊雕像,巍峨不动,象征着清朝那段辉煌的历史。

他的存在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生敬畏,这不仅是因为他曾在三朝皇帝手下执掌朝政,更因为他那种历经岁月洗礼而不曾消退的忠诚与智慧。

张廷玉微微侧身,看向太庙的方向,神情中带着一丝缅怀与敬意。

作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缔造者之一!

正因如此,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愈发崇高,仿佛一个象征着正统与传承的活化石。

无论是十四王爷,还是和珅、福长安这些年轻的学生,都无法忽视他那如山岳般沉稳的存在。

随着张廷玉缓缓走入太庙,十四王爷与众人紧随其后,和珅与福长安则小心翼翼地跟在队伍的末尾,内心对这位三朝元老的敬畏之情更是愈发浓厚。

张廷玉的每一步仿佛都在书写历史,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让和珅在心中对这位老臣的智慧和经验充满了无尽的敬仰与好奇。

张廷玉先是恭恭敬敬的在太庙里祭拜了几位先帝爷,然后才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拿出了一道象征着皇权的圣旨。

他端庄严肃的大声喊道:“圣旨到,爱新觉罗·胤禵接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