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收复台湾(3)94(2 / 2)

施琅利用风向成功扭转了局面,最后击败了刘国轩,澎湖湾海战以清军胜利告终。

刘国轩本人没死,成功跑到了台湾。

在岛上,刘国轩见到了冯锡范,直接告诉冯锡范,说台湾水军主力已经被施琅全部歼灭,如果等到清军上了岛,开始陆地作战的话,那么清军陆军上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比海上还要打,说完这些之后,刘国轩还给冯锡范算了一笔账,说清军的运输能力,至少可以运上万人上岛,而台湾陆军加起来也不过千人,根本无法对抗。

冯锡范想了想,决定带着郑克爽投降。

台湾投降之后,郑克塽,刘国轩还有冯锡范三家都受到了康熙的优待,康熙将他们三个人都被编入了汉军八旗,享受特殊待遇。

据说郑克爽之所以英年早逝,是清朝刻意给毒死的,只不过这个说法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证据,不过根据清朝的一贯作风来看,这个事情不是不可能的。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施琅。

施琅在战后,被康熙封为了靖海侯,世袭罔替,过得和土皇帝一样,那是相当痛快。

对施琅的评价,我个人觉得施琅是一个功大于过的人,是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成为自古以来的关键性人物之一。

施琅这个人的人生中的高光点是统帅清军水师灭了郑家收台湾,从此拜将封侯,家族风光无限,同时也是消灭了明王朝的最后一点残存势力,但是施琅这个人在历史上主要发挥的作用并非攻台。

如果我们只看历史课本,上面只是非常笼统的的讲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情,但实际上当时的郑成功并没有占据整个台湾,实际控制区只有台湾西南部的一小块地方而已,按照面积来算,也就是现在一两个县大点的地方总人口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万,生产力自给自足都做不到,没有大陆输血压根活不了,所以台湾水师才一次又一次的到东南沿海去抢东西,最后逼的清朝开始迁界禁海。

清朝是绝不可能容忍东南地区一直被台湾水师抢劫,东南地区比较有钱,不可能允许台湾水师一直补血,而自已一直流血,所以清军攻台是一定会做的事,有没有施琅这个人其实都不影响,清军依旧会收复台湾,双方实力差距巨大的情况下,结局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无非就是早几年晩几年的事情。

康熙攻台的初衷,没有领土概念的完整,他只是为了消灭明朝的反清力量,因为当时清廷的重心是在和沙俄的边境战争上,对台湾的打算最开始是想迁民弃岛的,所以清朝在平台以后连庆祝都没有,反倒是在要不要台湾的这个问题上犹豫了十个月之久。

这个时候的施琅和他的老师福建总督姚启圣坚持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施琅还特意给康熙上书,非常详细的向康熙介绍了台湾的历史,又分析了台湾对东南海防的战略重要性和台湾的军事价值,经济价值,又告诉康熙,如果清朝弃台,那么台湾绝对会被荷兰人占据,到时候海防压力和战略风险就全部来了。

为了让康熙明白,施琅又很详细的给康熙解释了弃台为何不可行,并且提出了在台湾的轮班和驻防,为了让康熙坚定决心,施琅又算了一笔账给康熙,对比了弃台的损失和驻军保台所需的成本。

即便施琅做到了这一步,康熙还在犹豫

后来康熙一朝的重臣李光地知道了这个事情,又因为他是福建人,最终在李光地的坚持下,才促成了清朝将台湾纳入疆土,最后设立了台湾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