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癞蛤蟆第十三号25(1 / 2)

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落魄门楣、小家小户的“乡下人”、“哈哈!”沈从文经常这样简洁而轻妙地嘲笑自己,哪怕是在第一次去苏州张府的路上,除却小别重逢的喜悦与窃喜之外,要说没有恐惧和“心惊胆战”般鬼使神差似的独白,应该也是不真实的。

沈从文喜欢用“偶然”两个字,来形容那个让他追索一生的命运的神力。

一个偶然的课间休息时空的交错,当那个婀娜的倩影在操场上边走边吹着口琴,将舞动的青春热浪与操场尽头的暖风共振般扰动、跳跃起来,猛然间一个潇洒地将头发一甩配合的回眸,那瞬间遥望时的神采飞扬、桀骜不驯和自命不凡,命中注定将沈从文“辱获”了一生。沈从文说过他喜欢“小兽”一样的女生,充满活力,也许正因为这样,张兆和一下抓住了他的心。而且,一抓就是一生!

1929年,沈从文27岁的那年,作为新时代文人代表之一的徐志摩向他的老师兼好友胡适推荐了沈从文。虽然沈从文只有小学学历,见过他的文章后,胡适破格录取了他。自此,沈从文开始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书。他是一个执拗的国文老师,而他的一个19岁的学生张兆和,“穿男装剪短发,却是中国公学的万人迷”是他的固执的学生。

张沈两人师生上面的交集(注意我为什么把学生的姓放在前面),我们就不作为重点了,现在我们来说说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只有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

原来,凡人倾诉千言万语的情书是可以被痴情汉用一句话概括清楚的;原来,一见钟情的喜爱可以这么坦荡和柔美;原来,羞涩的不敢亲口说出去的“爱你”两个字,竟可以延长到这样的一个句子里。

可是,在两个人之间,却有一扇铁壁做成的高墙,将沈从文一直孤零零地罩在冗长的阴影中。张兆和“顽固地不爱他”,沈从文却是“顽固地爱着她”,一个人的痴恋在外人看来似**捞月,沈从文当然是那只悲悯的**,所以他险些将自己的爱情变成一场幻境。

张兆和不爱她的老师是有确切的、种种的、骨子里的理由的!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的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兆和身后不乏众多追求者,她俏皮地将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而二姐张允和取笑沈从文时曾说,他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民国世家,除了站在权力顶端的“宋氏三姐妹”,还有文化界声名卓著的“合肥四姐妹”。苏州九如巷,白墙黑瓦,垂柳摇橹,她们笑着,从巷子的尽头跑来,一律长发披肩,一律俏美容颜,一律知性婉约。

九如巷不但巷深府阔,就是一个普通的下人也是不可小视。很多年后,他们的“三姐”张兆和嫁给了沈从文,保姆朱干干去探望三小姐,把从文家书房里巴金和茅盾的书全部看完,点评说“不过如此”。

最后,还是那个民国“大媒婆”胡适帮了从文一把。

从文追张兆和的事,在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最后竟变成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一一编号却均未拆封)去找校长胡适理论。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

“从文!”

妻子兆和从门外走了进来,她弹了几下上衣的尘土,将手提袋轻轻放到门旁边的五斗柜上面,转身对沈从文说道:

“还没有吃饭吧?想吃点什么,我去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