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针尖对麦芒18(1 / 1)

“是,是,是,徽因我知道......”

早把自己陷进沙发深处不愿意出来的沈从文,挣扎着准备把身体立直了。他听了老半天了,一直想把话插进来,好不容易逮着一个空档,这一着急,连称谓都变成社交礼仪的了,正要往下说下去,就被林徽因的狠话瞬间把嘴用塑料胶带似的封得的严严实实,心灰意冷的无奈让僵硬的身体再次陷进柔软的沙发和快要流血的心里。

“别!别!别!您大人一开口,我就知道您后边要说什么,无外乎您有多么疏忽、您有多么不尽心、您有多么没有意识到等等,仅此而已。我再说一遍,这件事与您没有一点关系,吐丝自缚的也不是您!您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学问的,我的诗和她的文章一起登出来,这您肯定不是故意的。天地良心,我压根儿就没有对您心生怨恨,我只是觉得心里完全一头雾水,是那种被自己的好朋友‘含血喷人’却无力反抗的怅然若失!更何况,她若是只针对我一人也就罢了,把一杆子人全都弄得灰头土脸,脏水都泼到我丈夫的身上,谁不知道他是天底下最最好的老好人!我这个‘地主’以后可怎么当!一个同样想把自己家的客厅美丽的“装扮”起来的人,却因为自己书呆子的丈夫把很多事情搞得一团糟,就有道理和冲动来讨伐我吗?”

徽因又是如机关枪似的一连串疑问句和感叹句组成的讨伐“檄文”扔了过来。

按照后来沙龙常客美国人费正清的记忆,那时的沈从文与林徽因之间“发展了一种亲密的友谊。她对他有一种母亲般的关怀,而他,就和一个亲爱的儿子一样,一有问题就去找她商量要办法。”当然,这肯定是一种褒义的、形象的、夸张的比喻,沈从文比林徽因还要年长两岁,两个人要好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肯定还要外加上一层“更加亲密”就对了。当然,这个也是褒义的比喻。

在座的都是局内人,明白林徽因说的是什么。冰心的老公吴文藻是一个书呆子,冰心也想在自己家的客厅办个沙龙或是聚会,却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搞不起来。当然,她也从来没有按照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把自己内心不很“洁净”的一面放在明亮的阳光下经常晒一晒。

“小姐,我说句公道话,您必须容我说几句。”

朱光潜心里极端的纳闷儿,前两天在漪澜堂饭局上,沈从文还真是说的这几句话,他用既惊奇又佩服的眼神望着林徽因,有转眼又扫视了一下沈从文,心里揣测着该如何开口。

先前,他在一旁着实的为沈从文心急和上火,一是他钦佩沈从文的学识,二是有碍沈从文在文坛正是名声鹊起,在《大公报》主办的新文学刊物《文艺副刊》上当家,三是为了以后自己创办刊物留下更多的人脉和作者资源,他觉得此事自己非要往上冲一冲,替沈从文遮挡一下。

其实,他自己是“身在庐山”。因为他是刚刚从国外回来,他对沈从文和林徽因很近的那种关系,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有一点多余的瞎着急,但爽朗、秉直的个性总是让人喜欢的。

“10月份(1933年)的时候我刚到北平,如果没有记错是22号,肯定是个星期日,我和从文兄在《文艺副刊》的午宴上一起吃饭,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这足以说明我的私心是完全没有的!记得那天是在北海的漪澜堂,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在座的有杨振声、周作人、郑振铎、废名和余上沅等人,当然还有我和从文。席间我们就谈论过冰心的这篇文章,一上来,余上沅就用浓重的湖北口音谈到:冰心有影射之嫌,说从文刊登这篇文章考似欠周到。从文当时就表了态,他说当初看稿的时候,并不一定觉得有影射,但一登载出来就太显露了,而且开篇就和小姐的诗排在一期,确实是他太大意了,不应该!还说小姐来信曾质问过,他也表示了歉意。我当时也表了态:影射是文学的大忌,陡然增加人间恩怨。公开的批评只要出自公心,反倒显得光明磊落。”

沈从文终于等到了拯救他的人的出现,他微微挪动了一下身体,整理了一下乱得不成样子的西装下摆,脸上的表情也自然了很多。朱光潜的一席话,的确让陷在沙发里的他宽慰了下来,对于刚结识的朋友,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拔刀相助,自然是够仗义的。

朱光潜见沈从文的表情放松了一些,自己的心里也就释然了。至于“不过就《太太的客厅》来说,作者之意或许只是刻画几个人物,不见得一定就是要影射那些人”这句在餐桌上他最后说的话,当时是为了安慰沈从文的,自然这里也就不必提起了。而废名接着说的几句“文人间文字上的相轻相骂,只要有艺术,有涵养,也不失为风雅之事。从文胸不要看得太严重,这或许还会使你们的《文艺复刊》更受人关注,增加影响呢”,也只是迎合当时沈主办的心境,自然更是不能说给小姐听了。

有句话这么说来着:一千个人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林徽因的性格乃至容貌,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更别说她男人一般的性格和爽快的说话方式,言多语失是必然产生一些怨恨的渊源。

契诃夫说过写小说的极好的话:“好与坏都不要叫出声来。”这几乎是搞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诀窍,也标志了文学的深广度和难度。这一点,当时的冰心没有考虑的很周全。

只要发生的事情,都正常!

余上沅其人徽因是太熟悉不过了,是个眼睛不大、眉心开阔的家伙。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戏剧高等学府——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创办者之一,当然,也是徐志摩的挚友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