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佛渡有缘人10(2 / 2)

常书鸿侃侃而谈道。

“施主的前世、今生都与佛注定了因缘!”

老方丈的一席话说的常书鸿有点纳闷儿:

“方丈何出此言?”

“施主眉心高起,两眉间宽阔,易接触到修行的功课,本身与佛教缘份很深啊!”

方丈说罢,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佛渡有缘人,与佛无缘的人,如同无根之草,难以得到法水滋养。从外在来看,佛缘深厚的人,尽管没有接触佛法,但一言一行,所思所想,都暗合佛理。佛缘深厚的人,有这样三个特征:心中有佛、深信因果、慈眉善目温和平静。

“方丈,我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佛祖涅槃前弟子阿难问,佛在世时,大家以佛为师,佛灭度之后,要以什么为师呢?佛陀答,以戒为师。像我们这等俗人,该以何为戒呢?”

常书鸿的问话让方丈眼睛一亮,果然是个与佛祖颇有因缘之人。

“一个‘戒’字,虽传承着佛陀的慧命,但一个‘戒’,也让赫赫有名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没能成为第二个佛陀。他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他是最接近佛陀的智者。”

方丈并没有直接回答常书鸿的问话,或许是有意在磨炼他的意志,或许在他的世界里有一些隐晦,常书鸿感觉方丈是故意没有说得太详细,也不好细问,接着说道:

“那么鸠摩罗什圆寂之后,他的舌舍利就保存在这里了是吗?可是为什么单单只有舌舍利呢?”

“舍利是修行高僧火化时留下的以骨骼为多的结晶,而舌头是人身体最软组织之一,不可能留下什么,只有鸠摩罗什大师的被称为“金刚舌”的舌舍利,流芳百世。他晚年时期,被后秦文桓帝接到长安拜为国师,主持长安的逍遥园道场。从那时,鸠摩罗什开始译经,耗时十年翻译了70余部、近400卷的佛教经典,身旁聚集了3000余名弟子,他圆寂时留下一句话:如果我翻译的经文有一个字的错误,我死之后焚毁时,舌头就会消失不见。他享年70岁,火化时弟子们发现其口腔中常常发出光亮,时而如‘自性(self,特点是统一、完整、自足、**)’的白色彼岸之花曼陀罗华(花),时而如红色彼岸花曼珠沙华(花),时而又似红白相间的莲花。火化结束,弟子们惊奇的发现,鸠摩罗什的肉身均化为灰烬,只留下‘金刚舌’舌舍利成为世界上唯一公认的‘舌舍利’”。

鸠摩罗什大师一生没有妄言,这让常书鸿由衷的赞叹,他想到了他自己,他意识到不管前路漫漫有多少荆棘和苦难,他都要在思想上反求诸己,以身作则,不断升华自己的品行,因为这是天道!

塞外的黄昏,残阳西照,苍茫的戈壁滩上,只有几株干枯的红柳在风中抖动,金黄色的光线使出浑身力气也没有挣脱土灰色沙漠戈壁的吞噬,一切都是阴冷暗淡的化身。王昌龄诗句“边日少光辉,塞云多断续”正是此景的逼真写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