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记饭馆3(2 / 2)

首先,这里偏远,人们都没见过世面。整个县城里有文化的人并不多,许多在机关里工作的老干部还都是通过脱盲运动才认识几个字。就算是学校里教书的老师,也没几个懂这些,起码戢辉就不懂。

其次,在这里大量烧煤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如果不是焦枝铁路的建成,这里人还都在烧劈柴和茅草呢,起码李有田原来在机关食堂里就是烧劈柴和木炭的,他现在开饭馆用的灶还是烧劈柴,无他,劈柴在这里很便宜。

第三,那些烧锅炉的煤可都是烟煤,谁不怕烟熏火燎的?有谁知道煤核这好东西?更不会知道,这烟煤烧出来的煤核是不冒烟的。

国言是如何知道这些的?难道他能无师自通?

去年,国言跟着老道到县城买课本,那是老道动了凡心,想把自己的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孙子送入高等学府的殿堂,这才带着国言去县城买书,买课本。

看到那些煤灰垛时,老道随口发了些感慨,还顺手拣了一包带回道观,要不是路远不好背,老道恨不得多弄点回去。

回去后,道观灶台里的火势可就旺了,那天炒菜特别的香脆,而且,那些煤核最后完全烧成了灰,非常好清理。国言打那儿就知道这煤核的好处了。

从一大早开始,国言就在那煤渣垛上拣了不少煤核,一个麻袋也装不了,干脆,在煤垛边上刨了坑,装不下的全埋在里面了,看着日头偏西,他收拾了半麻袋煤核就往回走,临来的时候,他早就瞄好了李家饭馆了。

难道说国言在那里扒拉煤核就没人去看和学着干吗?还真没有。

那年月的人口可没有现在多,就拿国言所在的这个房陵县来说吧,全县老老少少都算上还不到四万人,城关镇的人口更少,也就是三千人左右,一个礼拜天,谁闲得没事跑到镇外的煤渣垛这里来弄的满身的灰?

扔废弃的煤灰垃圾,那肯定是找人们不常去的地方,太靠近居住的地方可是不行,那是给自己找病。所以,这煤渣垛附近连条小路都没有,只有一条勉强可以走翻斗车的便道,还坑坑洼洼的。

在县里,只有那几个大点的厂子才会在煤灰积攒到了一定程度,找交通局的翻斗车来拉一趟,一些小的机关啥的,都用板车拉过来了事。可礼拜天是不会有人来倒煤渣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老板,听说您这吃东西可以不要粮票?”国言把麻袋放在了外面,进门轻声问靠在竹椅子上抽烟的李有田。

国言进来的这个点正好是午饭吃完了,晚饭的时间还没有到,所以,李有田这会靠在竹躺椅上休息。

那时候,最惬意的休息就是一把竹躺椅,旁边放上一个小方凳,方凳上有个足足能装下二斤茶水的大茶缸子,那种搪瓷的,外面还印着“为人民服务”“备战备荒”等口号,还配上一个工人高举拳头或者农民举着镰刀的木版画……在这茶缸子边上往往还会放上一盒烟和一盒火柴,那年月一般人是没有打火机的。

“哎呦!后生,可不兴乱叫的,我这算是啥老板啊?”李有田笑着说道,“瞧你这样子,午饭是不是错过饭点了?食堂都下班了吧?就是国营的馆子现在也不营业,你到我这里来可是找对地方了。不过为你要捅开炉子,我加你一分钱。”

“行,您给我来碗臊子面,该收多少您做主。”国言没有去讲价。

李有田说的是有道理的,中午饭点过后,炉子都要用半稀的煤泥糊上,只流一个通气口,等到晚上到点后,来了客人,这才捅开,如果现在捅开,就为一碗臊子面,这的确是有些增加成本了,人家多要一分钱没错。

那年月的物价是现在人无法理解的,在省城,过早要一碗二两的热干面不过是一毛钱,在这偏远的小县城里,李有田卖出一碗臊子面最多收一毛五,加一分钱也就是一毛六。

国言拿出了二毛钱的票子,蓝色的,上面印着长江大桥,二毛钱可以买上一包中档的圆球牌香烟了,这可是公社**才抽得起的。

看着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后生能拿出这么大的票子,李有田若有所思。

“我是县中学的学生,是下面阳平公社五户村小队来县城住读的,所以,我身上有几个零花钱。”国言看出了李老板的顾忌,干脆表明了身份。

“县中学住读的好像只有高中啊,你是今年的高中生?”李有田惊奇的问道。

“嗯!”国言腼腆的低下头。

“哎哟!这可是不得了啊!得!我给加上三块粉蒸肉,再找给你五分钱!”

“不用,您干脆别找钱了,学校里吃不到几块肉。”国言听说有肉,来劲了。

“哈哈……好,那我给你五块粉蒸肉!”李有田高兴的说道。

“您捅开炉子不用往里加煤饼,我这里有火力更旺的煤核!”国言趁机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