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渡过黄河,追兵杀至4(2 / 2)

“韩大人不必多礼,家父被俘之日,便己经心存为国尽忠守节。”

“今日他求仁得仁,吾兄弟二人,只求带父亲灵柩回故土安葬。”

张伯奋面露戚色,对跪地向张叔夜行叩拜大礼的韩烈,连忙躬身回礼。

“二位公子的心愿,某定然鼎力相助。”

起身的韩烈,拱手之余,扬声喊道。

“来人啊,套一辆车过来,找一匹白布,盖住张大人灵体,不可让张大人遗体收到惊扰。”

张叔夜是年己经六十三岁,昨日为救赵佶,溺水而亡,也算是为国尽忠。

倒也是死得其所。

“韩大人大恩,我兄弟没齿难忘。”

张伯奋和张仲熊见韩烈,这般援助,也是感激涕零。

“二位公子莫要挂怀,张大人忠心国事,实乃我辈楷模,这也是都是我该做的。”

韩烈亲自搭手,把张叔夜的遗体,抬上一辆马车。

左右众将士,得知张叔夜遗体在旁,也是投来崇拜的目光。

对于这位文人出身的大宋名将,军中将士无不是心生敬重之情。

入夜时分,大队人马抵达黄河渡口。

这时天空再次下起大雨。

渡口之上无处避雨,数万人马只能冒雨站立在渡口,等待渡河。

队伍之中的皇后,宾妃和公主,也是人人凄惨,冷的瑟瑟发抖。

韩烈却是不管不顾,现在在他眼里,那些皇室贵胄,可远不如队伍之中的青壮有价值。

“李孝忠,你率领你们营先行渡河。”

“渡河之后,分批寻找渡船,探明道路,接应大队人马渡河。”

头戴着范阳笠的韩烈,身穿着鱼鳞甲,骑在马背上的他,扬声喊道。

“其余各营指挥使,约束人马,维护秩序,如有生乱者,杀无赦!”

在韩烈的指挥下,五万余人的队伍,排着长长的队伍,开始有序渡河。

靠着一千多条木筏,以及李孝忠从河对岸搜寻来的三百多艘大小船只。

经过一夜来回,冒着大雨的队伍,在天亮时分,尽数渡过黄河。

渡河之时,出现多次翻船,导致三百多民众和士兵溺水而亡。

天亮之后,韩烈接到李孝忠来报。

“大人,沿着渡河驿道前行,十五里便是东明城。”

“如今城中并无兵马和官府,我军可前往此城暂住。”

接到消息的韩烈,当即扬声下令道。

“传令下去,大队人马立即出发,赶到东明城生火做饭。”

在李孝忠的领路下,拖着疲惫身体的将士和民众,相互搀扶着,继续踏上路途。

韩烈骑着战马,在都头赵怀率领的一队士兵跟随下,来回奔波在队伍之中。

“乡亲们,最后一程道路,大家加把劲,到了东明城,不但能够休息,还能吃饱肚子。”

骑在马背上的韩烈,来回奔波在队伍前后,不断的喊话鼓舞着疲惫的士卒和百姓。

韩烈的举动,也确实起到极大的作用。

一些老弱妇孺,共同骑乘着战马,在青壮民夫的牵引下,倒也不至于掉队。

队伍中间的皇后朱琏,贤妃韦宁,康王妃邢秉懿,还有一众徽宗的帝姬嫔妃,以及一些宫女,也都分配到马匹。

虽然她们当中,大多数人并不会骑马。

但在韩烈安排下,由马军使傅庆,挑选了一批士卒,牵引着战马,带着她们前行,倒也出现掉队的情况。

这些宾妃、帝姬、宫女加起来,足足有五百二十一人。

而这还不是全部,根据李若水所言。

离开汴京的时候,这批女眷多达一千五百人。

但在路途之上,受辱和自杀的女眷,多达三百六十人。

前天夜里水淹鹤丘城的时候,溺水而死去的女眷,高达六七百人。

这些女眷,倒也不全是皇宫内的嫔妃,帝姬和宫女。

也包括了各亲王府,公主府的女眷。

还有一些大臣的家眷在内。

而关于宋徽宗赵佶,韩烈昨天在城内,派人寻找过,却并没有找到他的尸体。

不过大概率是溺水之后,被洪流卷入金提河冲走了。

这样窝囊的死去,在韩烈看来,远比被女真人押往五国城,受尽屈辱最终死去是要痛快。

五万人的队伍,走了一个多时辰,才终于抵达东明城。

坐落在黄河南岸的东明城,与鹤丘隔河相望。

同属开封府下辖县域的东明城,相比起鹤丘城来说,城池的规模要大上一圈。

因为要抵御黄河泄洪,故而城池也是坐落在相对较高的地形之上,即便是黄河决堤,也难以对城池造成危害。

不过,这个时候的东明城,前些天刚刚遭遇金兵的洗劫。

城内数万百姓,杀得杀,逃的逃,不说十室九空,却也算是半个空城。

因为官吏都被屠杀,金兵劫掠离开后,如今城中秩序,仅靠一些官绅自发维护。

韩烈带领军队和百姓入城之时,见到是宋军旗号。

城中的官绅百姓,无不是自发来到街头迎接。

见到迎接的百姓,韩烈还没来得及高兴,负责斥候警戒任务的董山,几乎是一路飞奔来到韩烈跟前。

“大人,城外发现鞑子骑兵,兵力不下数千之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