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8(2 / 2)

眼前这个男人比天底下任何人都了解周江正,赵匡胤想。

“我原以为等大业已成之日,我依然有机会牵着她的手走上大殿,可她却命卢多逊带回了你。看到你手腕间的佛珠我就明白了一切,你知道,我在看到你和你腕间的佛珠时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吗?”赵匡胤的手中多出一把剑,直逼韩醉年的咽喉。

韩醉年这才注意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直挂在江正腕间的佛珠竟落到了他的手上,他想褪下那串珠子,却发现她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将让那串佛珠紧紧缠绕着他的手腕,根本无法褪下来。

无奈,他惟有将佛珠拢入袖中,装作它们并不存在。

剑锋划过他的颈项,他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血腥气。

两个男人隔着一把剑对峙着,韩醉年坦然,“你很清楚,在你决定让她以奸细的身份卧底南唐的时候,你就失去了牵着她的手走上大殿的机会,因为这世上最善于辞藻的史官也无法用他们的笔为身为奸细的皇妃开脱。”

“咣当”一声,赵匡胤手中的剑掉在地上,离开前他丢下话来,“好好待她,否则你会死得很惨——不是我,她从来不需要任何人帮忙。”

是的,她从不需要任何人,她决定的事没有人能改变。

拽着手腕间的佛珠,除了将自己的手臂勒出一道道淤痕,韩醉年始终未能摆脱她的束缚。

此时,南唐国主已经无法理会死牢里是否逃掉了一个亵渎神佛的韩醉年了。

当宋军来到长江岸边架设浮桥时,金陵城里的国主和满朝文武都以为是天方夜谭,根本没有将这事放在心上。谁知宋军竟果然在自古无桥的长江上搞成了浮桥,硬是度军成功,将金陵围成了一座孤城。

当赵宋大军兵临城下时,束手无策的国主惟有躲进禅院念经祈福,他慌张地令刘公公请来小长老。

她来了,一步一步走到他的面前。

国主匍匐在她的脚下,“小长老,小长老,请你再次以佛力御敌吧!我佛慈悲,请你救救本主,救救南唐百姓。”

她坐下,手握着金线琵琶,那是国主曾见过的一把琵琶,它本是昭惠皇后生前所用之物。

“这……这把金线琵琶怎么会……怎么会在你手里?”他有些意外,“昭惠皇后病重的时候曾把这把琵琶赠予周家一位亲戚。”

“我名江正,我本该姓周,我本该叫周江正。”

她不再多说话,只是弹奏着昭惠皇后改编后的《霓裳羽衣曲》。

她弹得极快,任何人都能感觉出她对这一曲是异常熟悉。他听着听着不觉跌坐在地上,或许是幻觉,他竟觉得弹奏着琵琶的小长老犹如昭惠皇后再生。

“你……”

曲声猝然而断,未到终了。她小心翼翼地安置好琵琶,抬眼望向他,“李煜,你可想起了什么?”

她直呼他的名字?一向高高在上,被尊为主的李煜赫然惊呆,再看她面上的肃杀之气,他疑惑难解,“你是……”

“我是娥皇姐姐的妹妹,亲妹妹。”

“这……这怎么可能?”他尊为神明的小长老怎么忽然成了女子,还是他已故皇后的亲妹妹?!“这决不可能!”

江正冷笑着褪下外面的僧袍,露出里面鹅黄的裙褂,换上斗笠披风,她慢慢的……慢慢的撕下脸上那道疤痕。

李煜震惊不已,一个人脸上丑陋的疤痕怎么可能被撕去?

“这……”

他定睛望去,少了疤痕的脸庞渐渐清晰起来。她的模样在他的眼中变得生动而具体,他惊讶地发现她分明就是昭惠皇后的翻版——不!她比昭惠皇后更添妖艳之气,若加以装扮,她绝对有让帝王沦为酒色之徒的能力。

他尚未缓过神来,她已步步逼近,直逼得他退无可退。

“你说我佛法无边,李煜,我问你,无边的佛法可以挽回娥皇姐姐的命吗?可以换回小仲宣吗?”

“我……我不懂……你若是娥皇的妹妹,你怎么会……”

“你不懂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倒很乐于逐一为你解答。”

她端坐在圆凳上,带着款款的微笑,“你知道宋军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攻打南唐?你知道宋军怎么会想起要搭建浮桥以过天堑?你知道宋军怎么就确保浮桥可以让士兵安全过江?”

他不知道。

“明着告诉你吧!是我令樊若水偷偷折回南唐察勘丈量江水江岸各处详情,他曾是工部侍郎,此乃他之所长;是我想出了浮桥之计,年少时我在四处游历中发现夷人擅使浮桥度过各种天险,我设计了浮桥并把详细的图纸给了赵匡胤;是我将你给我的可以出入南唐任何地界,甚至是后宫的令牌交给了樊若水,使得他可以带着这些机密文档返回大宋地界;是我将南唐军事部署和各处将领的详细资料给了卢多逊带走;是我为赵匡胤取江南解决了最大的难题;是我!这一切全出自我手。”

李煜根本无法相信,他视为神明的小长老竟然一手葬送了他的王朝。

“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难道本主对你还不够好吗?”

“还是那个问题,”还是那个一直困扰着江正的问题,“什么可以挽回娥皇姐姐的命?什么可以换回小仲宣?”

李煜渐渐明白了,“你是在为娥皇和仲宣的死向我讨还公道?可你是不是弄错了什么?仲宣的死是个意外,至于娥皇……她病了,加之得知仲宣的事,她是一时受不了打击所以才会……”

江正注视着他,她不敢相信到了此时此刻这个男人还在为自己的行为开脱,“仲宣怎么会死?”

“他……那是意外,他……他跑得太急摔倒了,正好……正好碰到了头……他……”他支支吾吾,完全没办法回忆当时的情况。

“还是让我来说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