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枫染(1 / 2)

天有些凉,风吹过,李君承站在王府门口,紧了紧衣衫,一身白衣,腰佩玉环。

“马车已备好,公子可随时出发。”周管家笑着说道。

“老周不一起吗?”李君承有些疑惑问道。

“老奴今日还要处理些王府杂事,就不陪着公子了。”周管家摇头回应。

李君承默默点头。

身旁的红裳善解人意,大胆走到李君承身侧,挽着他的一只胳膊,酥声道:“我陪着公子不好嘛?周管家一把年纪,就不劳烦了,公子说好不好。”

感受着身边的柔软触感,又想起之前多次的旖旎场面,李君承一阵心颤,赶忙抽出胳膊,默默撤后半个身子,笑呵呵道:“姐姐陪着,自然最好。”

一番小动作让名为红裳丰腴妖娆的丫鬟直嘟嘴,赌气道:“公子可是言行不一。”

李君承尴尬的笑了笑,不想再谈论这些话题,径直走向那辆奢华马车,名为清雅的丫鬟已经在马车上等候,掀起车帘,便于李君承上车,身后的红裳紧随其后,偏头不着痕迹地对周管家点头示意,跟着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前行。

………

李君承模模糊糊记得自己好像是四岁之后,泰明十二年左右来到京城。

离开家之前的小孩,除了哭闹之外什么也不会,只是自己那位名震天下的藩王父亲对于自己的哭闹并没有什么反应,甚至连一些哄骗的好话也没多说几句。

到是身为燕王府世子殿下的哥哥一直好言安慰自己,买了好些个模样精致的小糖人,整日陪着李君承玩耍,哄了好些天才让李君承情绪稳定下来,临别前还不停的叮嘱着多多写信,别让自己受委屈之类的话语,身边的下人丫鬟们也是世子殿下精挑细选的,就怕这位小弟弟生活方面会有任何的不如意。

只是现在李君承对父亲和哥哥的印象已经不深,只有平日里书信来往。

印象深刻的只有小时候母亲牵着自己,在院子里的枫树林看枫叶片片飞舞,母亲身着白衣,眉目怡人,在红色的枫叶群中显得很好看。

她说南方那边有美味的糖雪球儿,比幽州街边卖的糖人还好吃,有机会带自己去尝尝。可惜自己来了京城,母亲留在幽州。

每年深秋,李君承都会去栖霞山转转,从未缺席,那里有和幽州燕王府相似的红枫叶。

栖霞山位于京城东北方位,距离王府尚有一个时辰的车程。驾车的车夫是王府下人,马车上坐着小王爷和红裳清雅两位丫鬟,马车后有侍卫数十人。

京城境内出行,带侍卫多少有些多此一举,巡城司和兵马司在这一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不必担心出行安危之事。不过王侯子弟出行,做足派头,有时候会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常人看到镶金挂玉的马车穹顶,就算是不认识那只有勋贵才能用的金丝楠木和明黄垂帘,也会退避三舍。

车内宽敞,熏香缭绕,李君承神色安静。

燕王妃本是江南苏家之女,书香门第,标准的大家闺秀,年轻时被陛下赐婚,嫁给了燕王殿下,早早地从江南去到了幽州,苏家致力于江南学府,多年来和朝廷联手整顿了不少儒林风气。

在李君承的印象中,母亲喜欢白色,就如同她恬静的性子一般,她长得很好看,只记得严厉的父亲对两个儿子都没什么好脸色过,唯独对母亲面色柔和,身着白衣的母亲在李君承小时候委屈时常常带着他到枫叶林里,母亲弹琴,李君承安静的坐在一旁,琴声怡人舒心,能抚平一切不开心。

已经多年见不到母亲的样子,李君承每年秋天到枫叶林游逛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马车缓缓行驶,性子大胆外放的红裳少见的没有出声打扰,眉目含春静静地看着李君承掀起车帘赏景,清雅坐在一旁煎茶,眼睑低垂,茶香淡淡。

山中愈发的冷,李君承走下马车眺望。

红色适合深秋,那是盛夏热情之后的余温,一幅朱红琉璃美景展开,风声柔和,红叶飘摇,似画卷。

李君承身着白衣,在画卷里漫步,秋风抚平白衣的褶皱,衣袍微微拂动,身姿飘逸潇洒,时而有枫叶洒下,飘落在身侧,李君承捡起一片,醉人的桃花眸子盯着枫叶出神。

“不必跟着,我想自己走走。”

没有理会身后护卫们的反应,李君承往林间走去。

深秋的栖霞山云淡风轻,除了微冷,一切静谧舒适。

李君承走走停停,弯弯绕绕,驻足赏景,天边有云卷云舒,他叹了声气,可惜忘了带酒出来,否则美景配酒,好不自在。

林间深处红色一望无际,漫无目的的走了很久后,李君承才想起来慢慢回忆自己来时走的路,自己一时走神,可别忘了路。

林深处袅袅琴声忽然出现,悠扬婉转,在这幅红色画卷中却并不突兀,李君承疑惑,凝神了片刻,顺着琴声方向上前。

拨开层层红帘,走向深处,正想着是何人在此地弹奏,出现的画面却让李君承霎时间呆滞当场。

一处天然形成的石台上,一袭白衣的佳人抚琴而坐,轻纱遮面看不清样貌,青丝随风轻舞,身姿婀娜,素手轻抚琴弦,置身画卷中,悠然琴声将李君承思绪拉远,这幅场景,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画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