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祥之兆13(2 / 2)

“说哪里的话,你善于观察,听得军队里的动向,帮了大忙,”蒙武打量了一下这个参军。</p>

“你叫什么名字,”蒙武问。</p>

“小人自越人部落扬越而来,无姓,单名一个禄字。”参军回答。</p>

“好,禄参军,这回你立了大功,我回去之后定会举荐你入朝,”蒙武说。</p>

“多谢蒙将军,”禄行礼之后,出去办事了。</p>

李信的军队遇到了和蒙武一样的情况,士兵水土不服,生病者众多,又兼未及修整便急行军,有很多人坚持不住沿路倒地不起。</p>

等到李信和蒙武合并,二人手中加起来只有11万人左右。</p>

“楚军有多少人?”二人合兵之后,指挥权交给了李信,李信问禄和自己带来的参军。</p>

“回李将军,”李信的参军回报,“楚王手中有十五万军登记在册,已被我军细作探知。”</p>

“好,”李信说,“楚军人数虽稍长于我,但军队战力低下,更兼军心涣散,带我军修整好后,即刻攻打寿春。”</p>

“将军,”禄回报,“将军,小人虽是越人,但楚国同越国长期共治,我对楚地也略有了解,楚国君暗臣强,楚王手中虽然只有十五万军,但不代表楚国只有十五万军。”</p>

“哦,”李信问道,“此话怎讲?”</p>

“楚国的世家大族,多屯私兵,之所以不助楚王,是怕自己实力削弱。”禄回答。</p>

“贵族,实为国家之蠹虫啊,”李信听完摇摇头。</p>

“大人所言极是,”禄说,“可如此亡国之际,若再不出力,身家性命也难保。楚人虽自由散漫,却从来也不胆小怕事。我大军相逼至此,若是楚国上下同心,则楚军难以计数,人人同仇敌忾啊。”</p>

“那你有何计,”说的确实有道理,李信听了之后思考了一下,问禄。</p>

“楚地好巫信鬼,可先遣人买通国师算占,再下降书保楚王降后荣华富贵,则不战可胜。”禄说,“此计若不成,再攻城也不迟。”</p>

“善,”李信回答,“就按你说的去办。”</p>

禄于是派了两路细作,一路去收买国师,一路去劝降楚王。</p>

“此非人臣所能为,”细作来到国师面前,被国师拒绝了。</p>

“我虽然是巫,但也是楚人,亡国在即,没有帮敌人的道理。”国师说,但是秦军现在就在城外,国师害怕把细作交给楚王反而被猜忌,于是暗中把他们送了回去。</p>

国师的担心多少有些多余,他那边没有成功,楚王这边倒是先动摇了。</p>

当下的楚王名为负刍,几年前杀了自己的兄弟熊犹上了位。没当王以前,负刍觉得自己委屈,大家都是庶公子,明明自己年龄还要长熊犹几岁,兄长却偏偏选了幼弟即位,于是心生嫉妒,而行篡逆之事。</p>

可当他当上了楚王,他才发现这楚王实在是个鸟都不愿意呆的位子,每天上朝议事,巫师先出来神神鬼鬼的说一通怪东西,世家大族再三三两两的分分蛋糕,自己来了和没来一样。</p>

长此以往,他对楚王的位置早就没有了什么留念。这一会秦军来了,颇有点想甩锅的意思。</p>

“大人,”禄这边得到消息,回报李信,“楚王已经有所动摇了,我等再加加码,或许此计能成。”</p>

“好!”李信开心的说,“不战而取人之国,此上计也,参军大功!”</p>

听到楚王要投降的消息,兵士们的想法却各不相同。</p>

有人出征就是为了斩首立功,不战则无功,心里自然不爽。</p>

有的身体弱,来此水土不服,心里只想早点回去,听到这消息长舒一口气。</p>

还有一些从楚地收编的人,虽在秦军之间,可自己的国家要亡了,怎么能不悲哀呢?</p>

于是军中有楚人开始默默的传唱:</p>

“背夏浦而西思兮,</p>

哀故都之日远。</p>

登大坟以远望兮,</p>

聊以舒吾忧心。</p>

哀州土之平乐兮,</p>

悲江介之遗风。”</p>

悲伤的楚歌并没有引起秦人的重视,此时包括李信在内,秦军上下,几乎都沉浸在即将胜利的喜悦之中。</p>

忽然,有人来报说王贲派了几个通传,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已经来到此处。</p>

李信心里咯噔一声,赶快请人进来。</p>

“将军,李将军,”来人慌慌张张。</p>

“怎么了?”李信赶紧问。</p>

“将军,我军后方郢陈,遭到大军攻击!王将军正率军守城。”</p>

“什么?”李信担心的情况发生了,“是何人在攻打陈地?”</p>

“回将军的话,”通传说,“军队皆着燕国之服,将军不知是何人。”</p>

“燕国?”李信一皱眉,他几个月前才攻破了燕的首都,燕军那不堪一击的样子他至今还记得,怎么忽然就有了和秦军对抗的勇气了?</p>

“将军,将军!”还没等李信想透,第二拨通传赶了过来。</p>

这拨人虽后发,但走的更急,一到地方,马先累死了。</p>

“又是何事?”李信有种不详的预感。</p>

“将军,大梁、新郑,皆有人起兵,”通传回报。</p>

“起兵?”李信感到非常意外,“是何人?”他问。</p>

“大梁军打着魏的旗号,新郑军打着韩的旗号,”通传回报,“当下两处的守将正在交战!”</p>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李信感到无奈。</p>

楚国国都就在眼前,眼看就要建立不世之功,谁料后方忽然起火。</p>

“将军,要怎么办?”校尉问李信。</p>

“后方不稳,再战不利,”李信果断的说。</p>

郢陈乃是输送军粮的要冲,如果此时不救,万一被攻克,大军粮草不济,别说攻城,军士还有哗变的可能。</p>

“传我军令,回师救陈。”李信下令。</p>

军令一下,十一万大军星夜启程,火把连天,往郢陈返回。</p>

李信回头看看楚国的首都寿春,想着即将要投降的楚王,叹了一口气,领军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