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女娲第一次补天(1 / 2)

上诗说到,先天道树心怀入世普度众生之宏愿,欲助天辅运,欲造一个全新的人文纪元。新的世界

那两个小妖,谨遵着师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竭力修行之中,

而小智呢,一如既往地自顾自地沉浸在睡眠之中,这些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这先天道树,一经下山,那震撼的景象立刻映入眼帘。人间大地到处坑坑洞洞,仿佛被岁月与苦难啃噬过一般,水流肆意泛滥,如脱缰的野马奔腾成灾。天空中雷雨频繁,闪电如银蛇般在苍穹之上肆意穿梭。生命在各处或躺或卧,惨状触目惊心。更有甚者,那天体星球,时常由于大气层的稀薄与脆弱而崩溃解离,宛如一座座仙峰从天而降,带着无尽的威压与破坏力。人间的事物,轻者损命,重者化为齑粉残渣,小的波及数百里,大的则横跨上万里,每一次的灾难,少则数千生物遭殃,多则几万生命在瞬间消逝,至多者,数不胜数。生命如朝露,朝不保夕。

先天道树目睹这一切惨状,慈悲之心如潮水般涌起,口中轻念一句:“天地无量寿否。”这句原本的意思是询问天地之间是否有无量寿之人,然而在后来的岁月中,竟逐渐演变成了“无量寿佛”,成为了道教宗禅语中的重要内容,当然,这是作者在此的首创演绎,并非其原本的本意。这先天道树每至一处,便心生感慨,如有见死者,定会就地寻坑,细心掩埋。如此行径,也渐渐形成了后来人死入土为安的风俗传统。

当生命演变到如此境地时,先天道树不禁喃喃自语:“生命竟已如此艰难,天地视万物如同刍狗,我辈若不挺身而出,又有谁能担当此拯救之使命。我虽有心,但奈何并非天命之人,倘若强行而为,定遭反噬。

此去东南方向,应是那应运而生的先天娲皇所在之处。我且前往,与她商量商量,看看如何共同拯救这天地。”

正所谓“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这大道广阔无垠,无所不在,万物依赖它而生长却从不推辞,成就了功业却从不占有。它滋养着万物却从不以主人自居,常常没有欲望,可以称之为小;万物归附于它却并不主宰,又可称之为大。正是因为它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其伟大。

话说这万物皆有其天命,天运所在之处,便是大道所在之地。强行为之者,必然会遭到天命的反噬,即便强大如先天道树,也对这天命的反噬充满了敬畏。

先天道树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东南方向进发。一路上,它所见到的景象依旧是破败与荒凉,百姓们在苦难中挣扎求生,眼中满是迷茫与无助。道树的心中更加坚定了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当它终于抵达先天娲皇所在之处时,眼前的景象让它为之一震。只见一座巍峨的仙洞矗立在云端,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道树怀着崇敬之情,踏入仙洞。它见到了那传闻中的先天娲皇,她周身散发着神圣的光芒,美丽而庄严。

先天道树怀着极其恭敬的态度,庄重地朝着先天娲皇行礼,接着便诚挚地阐明了自己此番前来的缘由。原来,先师盘古开天之后,留下了诸多难以消解的自然灾害,而自己是天命所归,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特此前来应对这一局面。同时,他也表达出对当前天地现状那满心的忧虑,当然其实这份忧虑源自他内心深处的慈悲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为这片天地做些什么,去改变这糟糕的状况,以完成这冥冥之中的使命和因果关联。

先天娲皇则静静地聆听着,她那深邃的眼神中悄然透露出深深的思索。少许片刻之后,先天娲皇缓声开口言道:“天地所遭遇之劫难,实则由来已久,先师盘古开天辟地,功莫大焉,这其中的一些状况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先师,吾等作为后辈,自是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拯救之重大责任。

先天娲皇接着又说道:“着实未曾想到,你居然是那传说中圣人盘古大神的徒弟。盘古大仙开天辟地,那是何其壮伟之举,我等后辈向来都是对盘古大仙怀着无比的敬仰与尊崇之情。能与盘古大仙有如此深厚的师徒渊源,实在是令人艳羡啊。”

先天道树见状无比谦逊地说道:“娲皇过誉了,能成为师父的徒弟,实乃我之荣幸。师父的功绩的确震古烁今,我等当以师父为楷模,努力为这天地做些事情。我也只是承蒙师父教诲,再说这开天辟地的功劳与我辈没有相关之力,不敢有任何自傲之处啊。”

两人一番客套完毕,娲皇又开口说道:“然而,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从长计议,万不可贸然行事。”

道树闻言,连连点头称是,因为它深切知晓此事所蕴含的复杂性以及艰难性。紧接着。”它们便开始一同深入探讨拯救天地的策略。它们细致地探讨着究竟该如何修复那大气层,怎样去平息这诸多的天灾,又通过何种方式让生命能够再度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在这漫长的商讨进程之中,各种各样的想法与方案如泉涌般不断涌现出来,而后又接二连三地被否定,同时也在持续不断地加以完善。

先天娲皇微微蹙眉,言道:“这天灾地祸频发,根源恐在于天地失去原来的平衡,而导致诸多的黑洞。”

先天道树颔首赞同,回应道:“确实如此,这天地局势已然危如累卵,当务之急乃是寻得稳定之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