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江南说服前妻(1 / 2)

70后的一代人可能有个记忆:90年代初,有一两年的时间,很多人买了城镇户口,也叫着农转非。

当时,江南所在的这个30万人口的小县,开始卖的价格是1万元,不少人蜂拥而上,想通过买户口获得梦寐以求的“吃商品粮”的资格。

周边其他县市闻风而动,甚至出现了“价格内卷”,以至于从1万元降到6000元、5000元、4000元、3000元。

最终,1992年,全国城镇粮油统购统销体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买了城镇户口的人们惊恐地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吃上“商品粮”,却因为不再是农业户口,而丢失了原有的耕地承包权和集体经济收益等农村集体经济权益,只能自谋出路了。

马秋云就买了“农转非”户口,举全家之力,给她买的这户口。

好不容易有了户口,再因为结婚的问题,导致户口成为一纸空文,那可不是得不偿失。

马秋云被江南这么一说,她的心活动了,她在衡量这个问题。

其实,还有重要的一点,马秋云并不喜欢江南,她不喜欢老实人,大多数女生都不看好老实男生,觉得他们沉闷无趣。

江南就是这种人,只有长辈会说,嫁人一定要嫁一个老实人,没有姑娘自己说嫁人要嫁老实人,每个女生的心里,都不愿意嫁一个无趣的人。

江南看到马秋云的情绪变化,就明白她已经被自己说活动了,只要再趁热打铁,马秋云这一关就会被攻破。

于是,江南又道:“秋云姐,婚姻可是大事,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大事,要跟你在一起生活几十年,你可要慎重考虑,后半辈子,你跟我会不会幸福?”

江南可是非常清楚,跟马秋云生活了半辈子,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反而是一种折磨。

“秋云姐,咱们远的不说,再拿你父母来说,你爹就是个老实人,你妈又是跟你一样的人,你觉得他们在一起幸福吗?你觉得这样天天在一起有意思?”

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那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马秋云是每天亲眼目睹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每天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叽叽喳喳的生活,真是索然无味。

马秋云不愿意过父母那样的生活,她是有憧憬的,想过着浪漫的生活,她是上过中专的学生,她不想局限在这个小村子里,每天面对鸡鸡鸭鸭的,她梦想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

“秋云姐,这件婚事,我想别着急订婚,你多考虑考虑,一旦订下婚来,那你想反悔都不好了,也给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你也脸上无光啊。”

“妈,我觉得江南说得对,这件婚事就先搁一搁吧,我想再考虑考虑。”

马秋云终于被说动了,她向母亲王翠花提出来。

王翠花当时就一脸惊异,不过她马上反应过来,站起来骂道。

“秋云,你别胡说八道,今天就是正儿八经说媒,这件事情必须定下来。”

王翠花有自己的打算,她下了一窝鸡仔,没想到都是母鸡仔,没有一个公鸡仔,没有公鸡仔,那就必须从外面引进一个公鸡仔,为马家传宗接代。

本来她想让大闺女马春云招亲,结果她搞不过亲家母,身份没人家亲家高贵,亲家是供销社的主任,她只能把马春云乖乖地给人家送上门,大女婿入赘的事情,也因此泡汤。

大闺女不成,那就寻思着二闺女马夏云,结果她又没搞过亲家母,对方的势力又比她强,二女婿是粮站站长的儿子,结果二女婿入赘的大戏也唱失败了。

两个闺女都飞了,这三闺女必须得牢牢握在手中。否则,那马家传宗接代的事情就难以实现,等四闺女五闺女,那后事都难料。

年代也不同了,年轻姑娘都往外跑,嫁出县的,嫁出省的都冒了头,四闺女与五闺女,王翠花没有一点把握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