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赘世家(1 / 2)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农村地区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让农民吃饱饭。

在那个时代,许多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艰苦,食物匮乏,填饱肚子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

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

在皖南有个小镇名叫红旗镇,红旗镇有个红旗村,九十年代的红旗村,跟全国的农村一样,都是食物匮乏,百姓生活贫苦,村民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日子不好过,孩子却还生的多,一家都四五个孩子,那算比较正常,有的人家都七八个,甚至有十几孩子的情况,更加增加家庭负担。

孩子多的原因,有诸多原因,其一是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背景,对多子女家庭持有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在传统的观念中,孩子被视为家庭的延续和未来的希望,多生孩子被认为是一种福气和家族繁荣的象征。

此外,当时的社会也普遍认为,孩子们可以在家庭中共同分担工作和责任,有助于家庭的经济和生活。

再者,当时的节育措施和避孕知识相对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节育方法和普及的避孕知识,许多家庭无法有效地控制生育。

此外,社会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和执行也相对较晚,导致家庭孩子数量较多。

红旗村有户人家,女主叫江玉娥,男主叫吴仁义,吴仁义是入赘江家,生了五个孩子,三个男孩,两个女儿,上面有个母亲,一家八口人,都是老实巴交的人,生活十分贫困。

大儿子江东快三十才入赘到别村,继承父业,成入入赘世家了,才算解决婚姻问题,二儿子江南今年二十岁,虽然当了四年兵,还是没有改掉老实巴交的本分性格,没有混出个名堂。

眼看又到娶媳妇的年纪,江家人着急上火,今天就是为二儿子江南说媒,说的是村长的三女儿马秋云,比江南大三岁,二十三岁还没出嫁,在那时的农村已经属于大龄剩女了。

媒婆是徐银花,这个女人四十五岁年纪,能说会道,名副其实的媒婆,村子里好多人的婚事都是她说成的,名声还不小。

村长叫马品德,村长老婆叫王翠花,王翠花真能生,一口气生了五个闺女,一个带把都没生,闺女专业户。

徐银花眉飞色舞,唾沫星子乱飞。

“玉娥姐,你家江南入赘村长家,那是你江家烧了高香,祖坟上冒了青烟,真是积了八辈子德了。”

“翠花家的三闺女秋云,现在在镇上邮镇局上班,那可是城镇户口,人模样又长得好,人家说话做事,都大大方方,配你们家江南,真是绰绰有余,高好几个档次呢。”

“再说了,你家江南虽然当了几年兵,却还是个闷葫芦,半天放不出个人屁来,退伍都好几个月了,还在家里干农河,真是看不出有半点出息来。”

“品德哥可是村长,入赘以后江南那就是马家儿子,让品德哥给他在村里弄个民兵营长干着,慢慢地带出来,品德哥一旦退下来,他就顺理成章是村长了,这真是从天而降的富贵啊。”

“银花,我没什么意见,我们江家能攀上翠花家,那算是攀上高枝了,只要村长不嫌弃我们家江南,只要秋云不嫌弃我们家江南,就算我江家烧了高香。”

江玉娥是老实人,也为自己儿子婚事着急,现在有这么个好事,她也是求之不得,人家可是村长家,普通百姓能攀上村长家,她以前都没有想过。

“仁义哥,你别不吭声,你也发表下意见。”

吴仁义忠厚老实,也是半天打不出个闷屁的人,见徐银花问自己,他憋半天憋出一句话来。

“就是,就是秋云比江南大三岁。”

“哎哟哟,仁义哥,你都想啥啊,你也不看看你家情况,穷的都烂芯了,你还嫌弃人家秋云大,不是翠花姐不嫌弃你们家,你家江南就等着当光棍吧,一辈子都找不到老婆。”

“仁义哥,你要不就别说话,让你说话,你说出这么伤人的话来,秋云大怎么啦,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三十,送江山。女大三百,送仙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