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刺疟 36(1 / 2)

黄帝问道:“岐伯,关于不同经络上的疟疾,它们各自有哪些症状,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恭敬地回答:“陛下,足太阳经的疟疾,会使得病人腰痛头重,寒冷感从背部开始,先感到寒冷随后发热,发热时如同火烧一般,热退后会出汗,但病情难以痊愈。治疗时,应当针刺足太阳经的郄中部位,放出一些瘀血以缓解病情。

足少阳经的疟疾,会使病人感觉身体倦怠无力,寒冷和发热的症状都不太明显,病人不喜欢见到人,一见到人就会感到害怕不安。当发热时,出汗较多。治疗时,应当选择足少阳经的穴位进行针刺。

足阳明经的疟疾,病人的症状是先感到寒冷,寒冷感非常强烈,随后才会发热。发热退去后会出汗,而且病人喜欢见到阳光和火光,见到后会觉得舒适。治疗时,应针刺足阳明经的跗上部位。

足太阴经的疟疾,病人会情绪不佳,常常叹息,食欲不振,同时会有寒热交替的症状,并伴随出汗。病情发作时,病人容易呕吐,呕吐后病情会有所缓解。治疗时,应在病情发作时立即进行针刺治疗。

足少阴经的疟疾,病人呕吐症状严重,同时出现寒热交替,但热多寒少。病人喜欢关上门窗独处,这种疟疾病情较难治愈。

足厥阴经的疟疾,病人会感到腰痛,小腹满胀,小便不畅,好像得了癃闭,但实际上并不是。小便次数多但量少,病人常有恐惧感,气力不足,腹部不适。治疗时,应当选择足厥阴经的穴位进行针刺。

再说说五脏疟疾。肺疟的病人会感到心寒,寒冷感强烈后会出现发热,发热退去后容易出现惊恐的症状,好像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治疗时,应当选择手太阴和手阳明的穴位进行针刺。

心疟的病人会感到心烦意乱,特别想喝清水,但实际上寒冷症状较多,发热不太明显。治疗时,应当选择手少阴经的穴位进行针刺。

肝疟的病人面色青苍,常常叹息,病情严重时如同死去一般。治疗时,应当选择足厥阴经的穴位进行针刺,并放出一些瘀血。

脾疟的病人会感到寒冷,腹部疼痛,发热时肠中鸣响,鸣响后出汗。治疗时,应当选择足太阴经的穴位进行针刺。

肾疟的病人会感到身体发冷,腰脊疼痛难以转动,大便困难,眼睛昏花,手足发冷。治疗时,应当选择足太阳和足少阴经的穴位进行针刺。

胃疟的病人在病情发作时会感到饥饿,但无法进食,进食后腹部胀满。治疗时,应当选择足阳明和足太阴经的横脉部位进行针刺,并放出一些瘀血。

至于疟疾的针刺治疗时机,当疟疾发作,身体正在发热时,应针刺足部的动脉穴位,开放气血通道,放出瘀血,可以立即缓解发热症状。如果疟疾即将发作,病人感到寒冷时,应针刺手阳明、手太阴、足阳明、足太阴经的穴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