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玉机真藏论 19(2 / 2)

岐伯解释说:“如果脾的脉象像水流一样快而连续不断,这是太过,预示着疾病在外。如果脉象像乌鸦的喙一样尖锐而短促,这是不及,预示着疾病在内。”

黄帝又问:“你之前提到脾是孤脏,以土的属性滋养其他脏腑。那么,脾的脉象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哪些疾病呢?”

岐伯说:“脾的脉象太过会使人四肢无力,抬不起来。而不及则会使人九窍不通,感觉身体沉重僵硬。”

黄帝听后,突然站起身来,向岐伯深深鞠躬,说:“太好了!我现在明白了脉象的精髓,这是天下最微妙的学问。《五色》、《脉变》、《揆度》、《奇恒》这些医学知识,其实都源于一个道理。生命的运行规律就像神一样,一旦逆转就无法回头,逆转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机。这些至关重要的医学知识,非常微妙且迫近生命本身,我要把它们刻在玉版上,珍藏在府库中,每天清晨都拿出来,并将它命名为《玉机》。”

接着,黄帝又说:“五脏之间接受着来自它们所生的脏腑的气,然后将这些气传递给它们所克制的脏腑,气会在它们所生的脏腑中停留,而在它们所不胜的脏腑中耗尽,导致生命的终结。当疾病即将导致死亡时,它必定会先传至它所不胜的脏腑,然后导致死亡。这就是气的逆行导致的死亡。例如,肝从心那里接受气,然后传给脾,气在肾中停留,最后到达肺时导致死亡。同样地,心从脾那里接受气,然后传给肺,气在肝中停留,最后到达肾时导致死亡。以此类推,脾、肺、肾也遵循同样的规律。这些都是逆行的死亡方式。通过计算一日一夜的五分之法,我们可以预测死亡的早晚。”

黄帝问岐伯:“五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疾病在五脏之间的传递有一定的次序。当五脏有病时,它们会各自传递给所克的脏腑。如果不及时治疗,疾病按照次序在五脏之间传递,最终导致死亡。你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岐伯回答说:“是的,黄帝。当风寒侵入人体时,会使人的毫毛竖立,皮肤闭塞而产生内热。此时,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如果风寒导致痹痛、麻木、肿痛等症状,可以通过热敷、火灸或针刺等方法来去除。如果不及时治疗,疾病会传入肺,形成肺痹,导致咳嗽和呼吸困难。如果还不治疗,疾病会从肺传到肝,形成肝痹,也就是厥病,导致胁痛和食欲不振。此时,可以通过按摩或针刺来治疗。如果疾病再传至脾,会出现脾风的症状,如全身乏力、腹内发热、心烦意乱、黄疸等。此时,可以通过按摩、药物治疗或洗浴来调理。若再不治疗,疾病会传入肾,导致疝瘕和腹痛等症状。此时,同样可以通过按摩和药物治疗。如果疾病再传至心,会出现筋脉牵引、疼痛等症状,名为瘈病。此时,可以用艾灸和药物治疗。如果不治疗,疾病会在十天内导致死亡。然后疾病可能再次从肾传回心,再传至肺,引发寒热症状,这种情况下,病人可能在三年内死亡。这就是疾病在五脏之间传递的次序。”

黄帝继续问:“疾病突然发作时,不一定会按照这种次序传递吗?”

岐伯回答:“是的,黄帝。突然发作的疾病可能不按照次序传递,或者传递过程中受到情绪如忧、恐、悲、喜、怒的影响,导致传递不按常规进行,从而引发严重的疾病。例如,过度喜悦可能导致肾气亢盛,愤怒则可能导致肝气亢盛,悲伤则可能导致肺气亢盛,恐惧则可能导致脾气亢盛,忧虑则可能导致心气亢盛。这就是疾病传递和转化的规律。”

黄帝又问:“当五脏的真脏脉出现时,为什么预示着死亡呢?”

岐伯解释说:“五脏都是依靠胃的气来滋养。胃是五脏的根基。如果脏器的气不能自行到达手太阴肺经,就必须通过胃的气来引导。因此,五脏在各自的季节,都会因为胃气的滋养而自行到达手太阴肺经。当邪气强盛时,精气就会衰弱。病情严重时,胃气无法与精气一同到达手太阴肺经,因此真脏的气就会单独显现。真脏气单独显现,说明病情已经超过了脏器的承受能力,所以预示着死亡。”

黄帝点头表示理解,并继续询问关于治疗疾病的原则。岐伯详细解释了观察病人的形气、色泽、脉象的盛衰以及疾病的新旧程度等来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治疗疾病时需要注意的四难情况。

最后,黄帝询问了关于虚实与生死的关系,岐伯解释了五实和五虚的概念,并指出了在这些情况下仍有生还可能的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