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脉要精微论 17(1 / 2)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

黄帝坐在宫殿的宝座上,眉头紧锁,他对医学的深奥之处充满了好奇与疑问。他转向一旁的岐伯,问道:“岐伯,关于诊病的方法,你能详细说说吗?”

岐伯恭敬地回答:“陛下,诊病通常需要在清晨进行,这时人体的阴气还未活动,阳气还未散发,人们还没有进食,经脉的气血尚未充盈,络脉的血液循环调和,气血也未紊乱。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准确地诊断出病人脉象的异常。”

黄帝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么,在诊病时,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岐伯解释说:“首先,我们要切脉感受脉象的动静,同时观察病人的眼神是否明亮。其次,我们还要仔细察看病人的面色变化,以及五脏六腑的充盈与虚弱状况,身体的强壮与衰弱程度。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判断病情的轻重,以及病人的生死。”

黄帝又问:“脉象的变化又能反映出哪些具体的病症呢?”

岐伯回答道:“脉象是血液的府邸,它的变化能反映出多种病症。例如,脉象长则表示气血调和,短则表示气血有病;数则表示心烦意乱,大则表示病情正在进展。上部脉象盛表示气上逆,下部脉象盛表示气胀满;代脉则表示气衰,细脉表示气少,涩脉则可能引发心痛。如果脉象急促如泉涌,且面色暗淡,那就预示着病情在加重;如果脉象绵绵而去如琴弦断绝,那就预示着死亡。”

黄帝对岐伯的解释感到非常满意,他继续问道:“那么,关于面色的变化,你又如何解读呢?”

岐伯回答说:“面色的变化也是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例如,红色应该像白色中裹着朱砂一样,而不是像赭石那样;白色应该像鹅的羽毛一样,而不是像盐粒那样。青色应该像苍璧的光泽一样,而不是像蓝色那样。黄色应该像丝绸裹着雄黄一样,而不是像黄土那样。黑色应该像重漆的颜色一样,而不是像地苍那样。如果五色表现得过于精微或异常,那就预示着寿命不长。”

黄帝又问:“那么,关于五脏的变化,你又如何观察呢?”

岐伯回答说:“五脏是身体的守护者。如果中焦之气过盛,五脏之气满溢,声音就像从室内发出一样,这是中气湿邪的表现。如果说话声音微弱,一整天才恢复,那就是气虚的表现。如果衣着不整,言语不分善恶,不顾亲疏,那就是神明紊乱了。如果身体像仓库一样不能藏纳精气,那就是门户失守了。如果水液不能控制,那就是膀胱不藏了。能够守住精气就生存,失去精气就死亡。”

黄帝对岐伯的见解深感佩服,他继续追问道:“关于四季变化与脉象的关系,你能否详细说说?”

岐伯开始详细解释:“四季的变化与脉象的起伏是密切相关的。春天的脉象应该像圆规画出的圆形一样平稳;夏天的脉象应该像矩尺画出的方形一样充实;秋天的脉象应该像秤杆一样平衡;冬天的脉象则应该像秤砣一样深沉。通过观察脉象与四季变化是否相符,我们可以判断病情的生死。”

黄帝对岐伯的回答非常满意,他深深地点了点头,表示对岐伯医术的认可与尊敬。

黄帝与岐伯再次深入探讨医学之道。

黄帝好奇地问:“岐伯,你说脉象的变化与天地运转的大道息息相关,能否详细说说呢?”

岐伯答道:“当然可以,陛下。天地之间,万物生长,皆受阴阳五行之影响。春天的温暖带来夏天的炎热,秋天的肃杀预示冬天的寒冷。这种四季的变化,也会反映在人体的脉象上。春天的脉象如同圆规画出的圆形,平和而流畅;夏天的脉象则像矩尺画出的方形,充实而有力;秋天的脉象像秤杆一样平衡,冬天的脉象则深沉如秤砣。冬至过后四十五日,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夏至后四十五日则相反。脉象与这种阴阳变化是同步的,若脉象与天地阴阳的节奏不符,则预示着病情的轻重,甚至生死。”

黄帝点头表示赞同,又问:“关于梦境与脉象的关系,你又如何看呢?”

岐伯解释道:“梦境也能反映人体的阴阳盛衰。比如,阴气过盛的人可能会梦见涉水而恐惧,阳气过盛的人则可能梦见大火燃烧。如果阴阳都过盛,可能会梦见相互争斗或伤害。上焦盛的人可能梦见飞翔,下焦盛则可能梦见坠落。饮食过饱可能梦见给予,饥饿则可能梦见索取。肝气盛则容易梦见愤怒,肺气盛则可能梦见哭泣。体内寄生虫多也会有不同的梦境,短虫多可能梦见聚众,长虫多则可能梦见争斗或伤害。”

黄帝对岐伯的见解深表佩服,又问:“那么,在诊脉时,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岐伯回答:“诊脉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首先要保持虚静,这是诊脉的基础。春天的脉象浮在肌肤之上,如鱼儿在波中游弋;夏天的脉象在肌肤表面,如万物茂盛;秋天的脉象在肌肤之下,如蛰虫将要藏入地下;冬天的脉象则深沉在骨骼之中,如蛰虫深藏,君子也深居简出。了解脉象与天地运转的关系,我们就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