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皇后问计(2 / 2)

刚刚那名王太监原本想着出来进言的,被这名太监抢了先便暂且退下,此时听了这名太监的话,也暗感庆幸,还好自己慢了一步,要不然贸然发言还不知道下场如何。毕竟今时不同往日,还不知道这位皇后娘娘对于宦官们言政是什么态度呢。

“曹太监请起。先帝在时,诸位就经常受先帝差遣办事,事办的如何,尽不尽心,本宫也是看得见的。现如今先帝弃国而去,将天下压在本宫肩上,本宫年少德薄,日后之事,还需要众位卿家为本宫尽力操持。”

听了穆皇后这话,那曹太监依旧推辞道:“殿下,昔日陛下用奴婢等刑余之人,实为错爱,奴婢等自知愚昧驽钝,但陛下厚爱,奴婢等只能勉力为之。奴婢等没有什么见识,才能也十分不足,陛下交付的任务都没有能够完成好,反倒连累陛下为奴婢等背负骂名。当年陛下厚爱至深,奴婢们今日没有追随陛下而去,侍奉陛下左右,已经是罪该万死,如何敢再承受殿下错爱,妄言政事。若让殿下清名蒙尘,奴婢等实在万死莫赎。”

那曹太监态度恭谨,言辞恳切,穆皇后听了也有些许动情。

“无妨,说不说在尔等,听不听在本宫,言者无罪,尔等何罪之有?但请畅所欲言。”

曹太监继续推辞道:“奴婢等驽钝,或许有一愚之得,但恐怕更多的是满是错漏的荒唐言,若是殿下因为奴婢等亲近,误听了奴婢等的愚见,奴婢等为此受责事小,玷污殿下清名事大。奴婢等万万不敢言!”

“奴婢等万万不敢言!”其他的太监们也俯身下拜推辞。

曹太监维持着下拜的姿势说道:“殿下出身穆氏,穆氏,国之柱石也,先祖戴侯携西土归于世祖,章德太后恩德天下,伯度大将军勒石燕然,皆有大功于国。国丈游平公以经术德行闻名于天下,又广辟名士,捐助太学生,得天下士心,兄弟都接受了游平公的教诲,每一个人都才具不凡。您有这样的父兄不去任用,反倒问奴婢等刑余之人,实在不妥。有德行有学问的父兄才能让殿下每日进步,将天下治理好,而奴婢等刑余之人缺乏德行缺乏学问,只能做一些洒扫伺候人的事情,向我们询问国事只会让殿下被外朝的大臣们轻视。请殿下三思。”

“好,好,诸位不因为与本宫的亲近,得到本宫的信任而骄横跋扈,妄言国事,本宫很欣慰。但曹卿也莫要妄自菲薄,别人不说,只说曹卿你,进宫四十余年,伺候了四位先帝,没有犯下过什么大错,对朝中的掌故了如指掌,本宫新执权柄,正需要曹卿这样沉稳老练的人给本宫提供建议。”

“呜呜呜~~谢殿下!”曹太监伏拜在地,泣不成声。身后的太监们也似乎受到了感动,纷纷伏拜在地,哭了起来。

众太监哭了一阵,穆皇后才让众人起来,又道:“刚刚曹卿说本宫可以问计父兄,确实如此,但父兄毕竟是男子,无法长居宫中,也不能时时请教。而且父亲性情严谨,行事守礼,认为自己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但本宫稚嫩,很多事情确实不懂,还希望诸位可以为本宫拾遗补缺?”

“遵殿下旨意。”话说到这里,这些人老奸马老滑的太监们才确定了一些皇后对宦官们的态度,敢说些话,做些事了。

既然探明了态度,决定了做事,曹太监便代表宦官们询问道:“殿下,我等愚钝,只能拾遗补缺,不知道关于皇位之事,国丈、三公、特进、宗正是何意见?”

“他们有的认为国赖长君,应该立年长的宗室为新皇,有的认为新皇要继承先帝的香火,应该从后辈中选择。至于是哪些年长宗室、或者哪些先帝后辈该入选,众人莫衷一是。诸位以为该当如何?”

听了穆皇后的介绍,曹太监沉吟不语,王太监则询问道:“殿下以为该当如何?”

沉吟中的曹太监撇了下王太监,心中暗自摇头,这么问不就相当于说,我没有态度,殿下您什么态度,我就什么态度吗?

穆皇后的母家是很有势力的,她现在需要的是能够给她提供建议、分析利弊的人,而不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阿谀奉承还少你一个?

想出位想疯了。

不过也难怪他如此,之前他的地位比现在更高,结果因为牵扯进了皇帝二弟平亲王犯法的事里头,受到了惩处,也被冷落到一边了,经历了人情冷暖,分外想要重新显赫起来,有些迫不及待与不择手段了。

比如皇后处理皇帝宠妃的事情,这种脏活一般都是派给少监以下的中低级宦官去做的,他却抢着去做,没的跌了身份,以后恐怕只能给太后做脏活了。

果然,穆皇后听了他的话并没有满意,只是淡淡地道:“王卿的忠心,本宫晓得了。”

王太监见皇后的态度,怔了下,然后忙俯身下拜道:“殿下恕罪,奴婢愚钝。但奴婢忠心殿下,百死不悔。”

随即退回座位去,做一脸沉思状。

王太监退回去后,其他太监也不愿意轻易开口。一来他们虽然地位居于宦官最顶层,但宦官毕竟是家奴,不比大臣,地位高低与品级无关,只与和上位者的亲疏程度有关,他们与先帝都很熟悉,但与皇后,就没多少交情,贸然开口,实为不智。二来,谁知道领头的曹太监是不是想着自己出风头呢,贸然开口可能就得罪人了。

所以一动不如一静,还是沉默是金的好。

果然,穆皇后也只是等着曹太监的回答。

过了少顷,曹太监向穆皇后说道:“启禀殿下,奴婢实在愚钝,想不出什么头绪。”

穆皇后有些失望,却只见曹太监转而说道:“不过奴婢知道,殿下与国丈乃是父女血亲,利弊同体,国丈学识高妙,想必他的决定是最好的,只要殿下支持国丈就好。”

曹太监决定稳一手,现在的局面下,不犯错就是最优解,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深刻明白,不做错比做对要重要得多。

而且他的这个回答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的废话,血亲之间就利弊同体了?皇室之间同室操戈的事还少了?以前不少,以后也不少。

点出所谓利弊同体,等日后皇后才能更加明白双方利弊与血缘无关,自己才能从中取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