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犯上(2 / 2)

直到刘一燝厉声喝道:“皇长子安在?”

跟着一起进来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这才开口道:“李选侍匿禁暖阁中,要封皇贵妃。”

二人目光稍稍对视。

刘一燝微微颌首,旋即大喝道:“谁敢匿新天子者?!”

“我去通报,劳诸公稍候。”王安适时开口说道。

方从哲目光看着地上,对这出戏不予置评。

很显然王安等着刘一燝的话,都是人精,这二人的小猫腻谁又看不出来?

方从哲余光瞥了一下其余大臣神色,多为凝重和对李选侍敢藏匿皇长子的愤慨。

这些一丘之貉,对于刘一燝的威望提升,是乐享其成。

倒是英国公张惟贤,目光闪闪。

张惟贤与方从哲目光对碰了一下,旋即分开。

尽管看不爽这点把戏,但是各自也都没有出来破坏的理由和立场。

随后,王安便直往暖阁。

只是还未到暖阁,便在门口撞见出来的李选侍和朱由校。

朱由校看了眼王安以及王安身后的几个李选侍名下太监,便对李选侍讥讽道:“你这乾清宫不也跟筛子一样漏的哪哪是风。”

“皇长子!”王安骤见朱由校,旋即大喜过望。

快步过来,不由分说伸手便去抓朱由校。

朱由校正讥讽李选侍,猝不及防被此一抓,手臂当即传来酸痛。

“群臣侯于柩前,殿下速随我来!”

眼见朱由校被拉走,李选侍下意识伸手欲拦,却想到自己已经完成了交易。

心中虽然多些忐忑,却也能只咬牙目送王安和朱由校而去。

朱由校被拉着来到乾清宫内殿,眼见到群臣,朱由校心中一喜。

这是机会。

他对王安素无好感,在见到王安的一瞬间,朱由校就在思考如何解决此阉。

因为这个人伸手太长,光庙时就隐与文官结党,移宫案前,王安甚至可以提前得知郑贵妃与李选侍的目的,从而广发揭帖。

揭帖是大明公文政治的一种体现。

揭帖分两种,一种为揭帖是内阁诸臣处理棘手疑难政务时,对皇帝使用的密奏揭帖,不过到这时期已经到了滥用的程度,保密也成了空谈。

而另一种,是极不正规的匿名揭帖,属于一种私下揭帖,称不上公文。

从明初永乐年间可能就有这种匿名文书,后渐渐发展为匿名揭帖。就是写作者故意匿去自己的姓名和真实身份,专为攻击政敌、诽谤他人。

明朝经常会有这种匿名揭帖在京师、各省乃至大内广为传播,其张贴于御道及大街小巷,皇帝和朝廷曾反复下令禁止这种匿名文书和匿名揭帖,查出抓到后严惩,重者甚至凌迟斩首,但屡禁不止。很多匿名揭帖还是宫内太监所作。

而王安用的也是这种,他不仅在大内张贴,还点对点精准投放,往各重臣家中投放。

帖子的内容很短,为“选侍欲拥立东宫(皇太子朱由校),仿前朝垂帘听政”。

看似公心一片,实则也都不过是围绕着权力做斗争。

先帝朱常洛在时,他是司礼监秉笔,再往上便是已经老的不能再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以及掌管东厂的秉笔太监邹义。

而其中,王安连称三号人物都不行。为此,王安也很苦恼,而这时候他的光出现了——汪文言。

凭借着汪文言做中人,他成功与各大清流肱骨攀上了关系。

他开始劝先帝朱常洛重用杨涟、刘一燝,起用邹元标、王德完等,还劝光庙大发内帑,而外朝的清流们自也是有回馈,每聚必谈及王安,使得王安短短一个月内名声大噪。

凭借着出色的名声,光庙逐渐倾重于他,致他权柄渐重,如果不出意外,假以时日他必能取代邹义、卢受。

但一般都会有意外,短短一个月,朱常洛就这样驾崩了。

朱常洛的病重驾崩,不仅仅对外面清流致命,对王安也是一样,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和商量,王安便率先做出了反应。

新皇登基,需要从龙之功,外廷的清流也需要延续胜利的果实。

所以李选侍忽然持皇长子而邀封便是极好的靶子。

而对于朱由校一个即将即位的皇帝来说,王安都得除掉。

很简单的道理,一个皇帝想什么做什么,身边一个太监随时通外廷?

况且王安内廷权柄渐重,不管是为了自身安全梳理内廷,朱由校都得设法除去这个障碍。

而现在似乎迎来了一个小机会,朱由校当下毫不犹豫。

就在内殿连廊,当着大臣与太监、锦衣卫的面,朱由校站住脚步,猛地从王安手上挣脱。

脸上浮现出痛苦和愤怒神色。

“大伴你安敢犯上?!”

王安懵了,只未待他开口。

朱由校已经目视几个净军太监与到场的几个锦衣卫。

“还不速与我拿下此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