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4(1 / 2)

  张牧川瞬间感觉脑袋大了好几圈,本想转身就走,管那个女人是谁,可一想到人头滚滚的壮观景象,他只能咬牙蹲了下去,捡起一份份文牒,孜孜不倦地查看起来。

  终于,他在整理了第五十四份文牒后,找到了七日前的那一轴文卷。

  张牧川细细查阅了一番,这才知道这份文牒光是在门下省进行审核总共就做了五次,前四次都是打回中书省重新起草,第五次才压着时间限期通过了,而到了尚书省实行阶段,这份文牒又被送回了中书省,理由是不在职责范围之内,且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手头积压的事务繁重,实在没有精力统筹这一趟的差事。而最终是赵国公长孙无忌进了一趟皇宫后,又将文牒放在了尚书省的案头上,并出了个主意,让不良帅负责此次的任务。

  读罢这卷文牒,张牧川不由地后脖子一阵发凉,事实已经很清楚了,这一趟的主要任务绝不是陪同缅氏使者进贡,缅氏就是把整个部族都卖了,也请不动赵国公出面。

  显然,阳子比他张牧川更贵,真可能是站在长安之巅的人物。

  会是谁呢?

  文牒中并未明确说明,但结合李这个姓氏,以及那个阳字,张牧川还是猜到了阳子的真实身份。

  长安的圣人生了许多女儿,其中第十七个女儿最受宠爱,尽管是庶出,却是一直由长孙皇后照料,只不过前两年长孙皇后薨逝,圣人这才动了想要将第十七女儿嫁出去的心思。

  而这圣人的第十七个女儿封号是高阳二字,里面正好有一个阳字。

  答案呼之欲出,藏在箩筐里的女人就是大唐的高阳公主。

  传闻说,这位高阳公主许的是尚书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其实倒也算门当户对,一时之佳话。

  至于这位公主觉得佳不佳就没人知道了,毕竟她的姐姐清河公主十岁便嫁给了程咬金的儿子,当时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不愿意,但圣人也只是说了四个字,“汝命如此”。

  张牧川此刻忽然有些理解清河公主的感受了,因为他们同样都是满腔的不愿意,但同样都无法推脱,只能选择接受。

  另外,他也猜到了高阳公主为何会出现在六诏蛮荒之地,那些被父母管教太狠的子女,大多都希望远走天涯。

  六诏蛮荒距长安足够远,位置足够偏,藏身这里自然能躲开圣人的目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