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2 / 2)

面对这些言语,王朝辅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知道,就算自己说的再多,也是无法改变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

与其一直耿耿于怀,从而让自己心情郁结,莫不如让时间来证明世间的一切。

可不放心上,不代表他就坦然接受这些冷嘲热讽,思及至此,王朝辅淡淡地说了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谁又敢断言,三年之后,我不能站在此地,夺取殊荣,接受差役们报名?”

“哈哈哈,真是笑煞人也。”

“你这模样若是做个兔儿哥,怕是鲜有人争得过你,可要说说甚么荣登桂榜,还是歇歇吧。”

“你以为你是王庐陵,还是杨新都?我听说你今年才八岁吧,令尊在十一岁前都不敢说中举人,你怎地敢说?”

“你这杀才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生大的口气,你要是能中举人,那我还能中进士呢?”

“哼哼,他要是能中举人,我就敢头朝地脚朝天倒着屙屎。”

“嚯,非要玩的这么大?”

“有甚么大的,我还就不信阴沟里蹦出个棉花球来,一个乐户生的,还能考中举人,那要我每这些清白家世的人,还有什么用?”

“……”

显然没人认为王朝辅能够中得了举人,无论是从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角度,还是从王朝辅平时表现的实力来看,都没人觉得他能够中的了乡试。

事实上,有些人说的其实也没错。

如果不依靠辅助器,王朝辅也不敢说这种包中的话。

可不巧的是,他有。

虽然他不知道文库的使用方法是什么,但他有着文库赋予的超强记忆,想来应付乡试并没有太大问题。

只要他肯舍得钱,找文章写得好的人,给他修改文章,到了考场晓得题目之后,就把相应的答案写出来,即便拿不到高分,他相信要中举还是不难的。

念及此处王朝辅顿感时间紧张,于是不再理会众人的侮辱,而是选择转身离开。

“王朝辅且慢行。”

王朝辅转身之际,在一旁观看多时的陈清,这时却突然叫止。

“见过藩伯。”

自己救了陈清,可陈清却在他面对众人辱骂之时,一言不发选择隔岸观火的举动,让王朝辅心中颇为不虞。

可对方到底还是山西官僚之首,收拾好心情后,转身躬身行礼。

“方才见你口中出得大言,我有一下联,却不知你敢对否?”

文人雅士向来喜欢考校他人,而考核则尤其以对联最为常见。

如成化二十三年时,南直隶提督学官林塘,在分宜看到年仅八岁的秀才严嵩文章颇为欣赏于是出联考校。

严嵩以下联“天开辟,地交泰,我辈登庸”,对林塘的“山环绕,水萦迥,何人钟秀”①,得对方看重,为其扬名。

因此当陈清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众人也没感到有什么奇怪,反而一脸看戏的样子。

“方伯却是说笑了,连举人功名说拿就拿的人,怎会不敢应下一小小联对?”

“说的甚是,对偶小道耳,时文大道耳,作的时文,又怎会惧怕劳什子联对?”

“方伯如何这般小觑了我三晋大地的神童?休说是联对,便是那四六骈文,想来也是伸手就来。”

“……”

众人一改不看好王朝辅的常态,反而极尽吹捧,恨不得把王朝辅说成是旷古烁今的天才。

这种捧杀行为,王朝辅哪里会不懂,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总不能还没开始就选择退却。

对联这玩意儿,主要考的是基本功,王朝辅最近基本功大涨,还是可以试上一试?

因此在众人稀稀拉拉的话音停下后,王朝辅又拱了拱手:“烦请陈大人赐教。”

“太史公曰:‘《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诚哉斯言!

今我以《诗经》中‘隰有游龙’为下联,请你对出上联。”

既然王朝辅愿意接下,陈清倒是没有任何拖延,他立马说出心中的下联。

“这老逼登,玩这种没有名堂的手段。”

此题出自《诗经》的《国风·郑风》第十首《山有扶苏》,后面还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无论是从经义来看,还是世俗眼光来看,这首诗主要是描写男女打情骂俏的。

可若是真要按照这种思路来答上联,王朝辅敢判断,绝对会拿不到什么分数。

显然陈清这题的主要不在“隰有游龙”,而是在这一段的最后一句“乃见狡童”。

“狡童”二字有多意,《郑笺》称:‘狡童有貌而无实”,《毛诗正义》作“狡好之童”,《诗经传集》则解释为:“狡童,狡狯之小儿也。”

显然这段时间,陈清想通了其中关节,知道王朝辅诈了他,使得他倒戈相向成了张鹤龄手上的一杆枪。

不过同时也在说,王朝辅是一个光有容貌,而无德行的顽童。

既然想通了,王朝辅同样以《诗经·国风·郑风》中的一段来回答:“我的上联是‘巷无服马。’”

巷对山,无对有,服马对游龙,可谓是工整至极,此外王朝辅也如陈清一样,按下一句未说之言。

“嗯,还行。”

陈清可是进士出身,对于《四书五经》可谓是熟稔于心,当然听出来了王朝辅没说的话。

当然这么简单的东西,可不是陈清的目的,于是他又道:“益者三友,梅、竹、松。”

梅、竹、松来自岁寒三友的衍生,盖因其皆有傲霜斗雪,不惧严寒的特性,素为雅士所推崇。

想要对的工整且意境不落下风,绝非那么容易的事。

但常年混迹网络的王朝辅,恰好还真就看过这个对联,于是立马出对:“加我十年,解、会、状。”

这下联不仅立意高大,且对仗工整,只是显得有那么些狂妄。

大明开国迄今一百余年,但三元及第的只有商辂一人,而且对方还是中间落地过一次。

王朝辅如今不过八岁,十年之后也就是顶天十八岁,十八岁的状元迄今还没见过,更不要说三元了。

这样的大话,当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于是人群中一人当即走出来,冷哼道:“哼,竖子好生狂妄,连生员都不是就敢妄称十年后三元及第。

我且出的一联来,你若对得上,我可许你入泮,拜我为师如何?”

许入泮即接纳王朝辅进入学宫读书,换言之只要王朝辅回答得了这人的对联,那就可以成为廪膳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②。

假如一个多月之前有这种机会,王朝辅会欣若狂,毕竟秀才可是受朝廷供养的,他要做了秀才,也就不用再为吃穿发愁,而且还能免除自身杂役。

但现在,王朝辅就没有太大兴趣。

其一,蜂窝煤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资金也在慢慢回笼,所以暂时而言王朝辅根本不差那三瓜两枣。

其二,所谓免除杂役,王朝辅也不咋感兴趣。

因为他都未成丁,本身就是免除杂役,要是此刻他进入县学,那免除杂役的好处,最后只怕会便宜了王氏一族。

其三,县学、府学名头虽然摆在那,是官办学校,可实际上教育资源却是拉垮的出奇。

要知道连宫里太监的老师,最差都是翰林出身。

而县学、府学老师学识最高的,也不过是些会试无望,然后选择做官的举人,甚至绝大部分不是监生就是县学生。

不感兴趣归不感兴趣,可王朝辅还不至于傻到就这么跟人说。

可也不能不说话,思索了片刻决定先应下再说:“入泮便罢了,省得日后传出去说他人说恁不公,先生还是出题吧。”

“哼,好生狂妄!”学官顿时气不打一出来,随后环首看了一眼背后的学官,然后好似福临心至:“遍地是先生,足见斯文之盛。”

“满街寻弟子,方知吾道真穷。”

距离学官出完上联不及数息,王朝辅当即脱口而出。

“嘶……”

王朝辅下联一出,在场众人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接着便是惊叹不绝:“此子好生急智,我上联刚说出来,他下联都对上了。”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圣人言,良是哉。”

“世上怎会有这般急智之人?”

“是哪个说王朝辅资质平庸的,如此急智之人也能说成是庸才,我看他才是真庸才。”

“……”

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话中,陈清、李琮、陈金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早已远去的王朝辅却是无心关注这些。

说实话,学官出的对联虽然谈不上绝对,但也绝对不简单,反正以王朝辅自己的实力,只怕憋上一个时辰都没办法回答的这么工整。

应题诗、应景诗难作,应题联,应景联同样难作。

学官以考官盈聚一堂的场景为题,王朝辅当然也必须是应当下场合的下联,不然即便韵对得上,也是差强人意。

也不知道是文库感知王朝辅实力不济,肯定无能为力还是怎么,在学官上联说完最后一个字时,就已在他脑海浮现出这幅工整的下联。

于联对有一定基础的王朝辅,想都没想就照着文库给的下联回答。

这不单单是因为他信任文库不会坑人,同时他的学识也可以肯定,这是一副最适合的下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