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去浙江做什么58(2 / 2)

随着纱产量的提高和纺纱机的增多,未来难免要聘用外人,泄密是早晚的事儿。

所以,范凌恒想着趁着在能保住机密的这段时间,尽快把纺纱机作为筹码卖个好价格。

想要卖个好价格,就要去一个有钱人多的地方,最好本地纺织作坊多的地方。

这便是他无论如何都想要去杭州的原因,能满足上述这些条件的,除了江南一带,还有什么更好的地方么?

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至如今,江南一带已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通过和杨知县的聊天,再加上自己本有的历史知识,范凌恒把江南分化为五大手工业区域。

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而他想去的地方便是松江(注1)。

正所谓“湖广熟,天下足”,江南经济早已成为大明的税赋中心,其经济以棉纺织制造业和布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早在元朝,松江一带就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发展到现在,更是历经数百年之久而不衰。

松江几乎家家纺纱,户户织布,造就了松江“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

范凌恒可以肯定,当他把这种新式纺织机给一个懂经济、有文化,又有权力的师公后,他一定可以得到不菲的奖励。

因为唐顺之现在官职除了是右佥都御史(注2)、太仆寺少卿(注3)、通政使司右通政,还有最重要的一个职务——凤阳巡抚。

虽然胡宗宪名义上为浙江巡抚、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等于是民政、法系、军务三合一的超级封疆大吏。

但胡宗宪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对付倭寇上面,民政管的不多,所以就麻烦了范凌恒的师公,唐顺之。

作为自洪武年至今,唯一一个试卷有御批的二甲考生,严嵩都十分赏识和器重他,为了让他出仕,要连哄带吓,威逼之下才逼迫其无奈出山,赴京述职。

这么一个大才和胡宗宪合作,他可是高兴坏了,直接把一些民政、法务丢给唐顺之和徐渭,他自己就没事研究怎么练兵、除倭。

也就是说,自家师公间接掌握了浙江一地的部分民政事务,所以,范凌恒无论如何都要尽快赶去江南一趟。

一是为了自己的这点小私心;二为了解决徐渭的精神病;还有一方面,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他记得很清楚,自己这位前途无量的师公逝于嘉靖三十九年,年仅五十四岁。

而今年,是嘉靖三十八年!

注1:现在上海松江区

注2:正四品,归都察院,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明朝中期以后的晚明、明末,地方督抚的都察院都御史本职才几乎全为“右职”,可以说是左在朝右在外。

都察院还有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地方派出系统,这就是巡抚系统。

举凡地方政务、军务、财务,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特殊事务如盐政、茶政、马政等等,均由这个系统掌管。

虽然在事实上巡抚已经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但在编制上仍属都察院都御史们的“外差”。

所以别看这个正四品不起眼,实际权力和如今高官级别基本一致。

注3:正四品,明朝官职可跨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