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贡院最强王者6(2 / 2)

   讲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乃儒家中推崇的仁恕。

   第二题,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他们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国家的兴起和衰败,生存和灭亡也是如此。

   这讲的也是仁,但相比于第一题中的小仁,这里讲的是治国的仁道,是为大仁。

   第三题,讲的是推己及人、恕己接物的“絜矩之道”,但相比于第一题中的待人之“恕”,这里讲的又是为官之道,又从小恕推升到大恕。

   三道题,可说是相辅相成,出题之工整,明显是翰林级别的。

   张周脑袋里的知识点很丰富。

   弘治十一年戊午科应天府乡试的主考,一个是时为太子冼马的王鏊,一个是时为翰林侍读的刘机。

   大明乡试,在嘉靖七年之前,只有“北闱”和“南闱”,也就是南北直隶的乡试,是以朝廷派人进行主考,而王鏊和刘机,后来一个做到内阁大臣,一个做到吏部尚书,才学能力方面自然不低,这就尽可能避免了写了好文章,但考官庸碌打不出高分的情况。

   既然张周知晓这一届的主考是谁。

   那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要迎合考官的喜好。

   张周对王鏊更熟悉一些,此人晚年主张“性善”,上讲求复古,但又提出“师其意不师其词”,对待文风很宽泛,其为官讲求的是轻徭减赋,重体察民间疾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