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钓鱼城鏖战 火雷显神威(1 / 2)

在发动进攻之前,蒙哥汗先是派南宋降臣晋国宝做说客,意图说降守将王坚。然而,王坚的抵抗意志十分坚决,丝毫不留后路,直接将晋国宝斩首示众。得知消息后,蒙哥大怒,立即部署军队从三个方面攻打钓鱼城。

由于南宋军队支援不利,钓鱼城被孤立起来。惨烈的攻城战很快就会到来。钓鱼城的形势已经危如累卵。

开庆元年二月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攻钓鱼城。

天光大亮,远处的蒙古大军已经如黑云压城般逼近。城头上,

王坚目光如炬,紧盯着越来越近的敌人。他身穿一身黑色战甲,手持长剑,英姿勃发。

“放!”随着王坚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神弩如同死神的镰刀般向蒙古大军射去。弩箭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诡异的弧线,然后狠狠地扎进敌人的身体里。

蒙古大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一时间人仰马翻,惨叫声此起彼伏。然而,他们毕竟训练有素,很快便稳住了阵脚,开始有组织地向钓鱼城发起冲锋。

“咚咚咚!”蒙古大军的脚步声如同雷霆一般震撼人心,城头上的守军不禁有些心惊胆战。然而,王坚却不为所动,他冷静地指挥着守军进行反击。

“弓箭手准备!放!”又是一轮箭雨倾泻而下,蒙古大军再次遭受重创。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的意思,反而更加疯狂地向城墙冲去。

王坚见状,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样的攻防战只是暂时的,蒙古大军兵力雄厚,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破敌之策,钓鱼城迟早会失守。他瞥了一眼身边的传令兵,沉声道:“传令下去,让城中精壮百姓做好准备,帮忙城头运送物资,我们要让蒙古人知道,钓鱼城不是那么好攻的!”

传令兵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城头下便多了许多精壮百姓。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是此刻却都表现得异常勇敢,与王坚的守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蒙古大军的进攻。

蒙古铁骑如狂风骤雨般挥舞着锋利的马刀,呐喊着冲向巍峨的城墙,其声震天动地。然而,王坚却如同深谋远虑的智者,早已为这一战做好了周全的准备。他沉稳地命令城头的守军点燃火炮,与此同时,投石车也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将一块块巨石如流星般抛向敌阵。

瞬间,城头上火光四射,烈焰翻滚,浓烟弥漫天际,如同末日的景象。蒙古大军在这猛烈的火油与巨石攻击下,伤亡惨重,攻势如同被狂风中的烛火,渐渐摇曳不定。然而,蒙古铁骑的坚韧与顽强却并未因此消磨,他们依旧毫不退缩,一次又一次地向着城墙发起冲锋,展现出他们不屈的战斗意志。

尽管蒙古大军遭受了重创,但他们的攻势依然如同潮水般汹涌,不断冲击着钓鱼城的防线。王坚深知,这样的攻防战只是暂时的,他必须尽快找到破敌之策。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急匆匆地跑到王坚面前,气喘吁吁地报告说:“将军,蒙古大军在后方集结了大批的攻城器械,似乎准备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击!”

王坚闻言,眉头紧锁。他知道,工程器械必须先打掉,没了工程器械,蒙古军就像没了牙的老虎。

于是,王坚立即下令让城中的军匠营准备大量的火球和火油,同时命令守军将城头的可燃物全部清除干净,以免火势蔓延到城内。

孟少文一接到军令,便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筹备了一批投石车所需的炮弹与火油,准备将它们迅速送往城头,以增强守城的防御力量。

炮弹和火油被精心打包,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损或泄露。在他的指挥下,运输队伍迅速而有序地行动起来。他们穿梭在城墙上,将炮弹和火油送到指定的位置。守城将士们看到这些物资的到来,士气大增,信心倍增

没过多久,蒙古大军果然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击。巨大的攻城车如同移动的堡垒,载着战士们向前推进,盾牌与长矛交织成一片密集的防御网,伴随着震天的呐喊声,他们向城墙发起了冲锋。

然而,就在蒙古大军即将触及城墙的一刹那,城头上突然火光闪烁,如同繁星陨落。但这火焰并未如雨点般倾泻至步兵阵地,而是犹如有灵性的火龙,精准地扑向蒙古军精心准备的器械。投石车和火炮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它们的弹丸一股脑地倾泻在蒙古军的器械上,将其瞬间化为一片火海。

蒙古大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火攻打得措手不及,一时间火光冲天,烟雾弥漫。许多人被火焰吞噬,哀嚎声此起彼伏。攻城车也被点燃,熊熊烈火中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

王坚站在城头上,目光如炬地注视着下方的战场。随着火势的蔓延,蒙古大军的攻势渐渐减弱。他们被迫后退,重新整顿队形。而钓鱼城的守军则趁机加固防线,准备迎接下一轮的进攻。

钓鱼城,这座位于峭壁之巅的军事堡垒,堪称山城防御的杰作。它矗立在钓鱼山的巅峰,三面环水,北、西、南三面均直面嘉陵江、涪江、渠江的汹涌波涛,地势险峻,无可匹敌。尽管其占地面积仅有三千平方米,相当于三个半故宫的大小,但其坚固程度却令人叹为观止。

城墙以条石精心砌筑,坚固而厚重,分为内城和外城,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城内,肥沃的耕地和清澈的蓄水池保障了军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得城内居民在战火的洗礼下依然能够安居乐业。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竟还藏有一座兵工厂,能够制造威力巨大的铁雷和火炮,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

另外,钓鱼城还拥有水军码头,可以通过长江和南宋联系。城内修有暗道,可以用来偷袭蒙军。

蒙古铁骑如潮水般涌向钓鱼城,他们的战术却仿佛添油战术,十万雄师在这狭小的战场上竟显得施展不开。犹如困兽之斗,他们的铁蹄在这坚硬的土地上无处寻觅突破口。

接下来的攻城战,更是让蒙古大军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陡峭的地形,如同天然的屏障,让蒙军过去的攻城经验在此变得无用武之地。他们挥舞着刀剑,却只能在这险峻的城墙下望城兴叹。久攻不下,蒙古大军只能无奈地退回营地,重整旗鼓,商量新的对策。

夜幕降临,营火闪烁,蒙古将领们围坐一堂,眉头紧锁。他们知道,钓鱼城并非易于攻下的目标,这场战争,远比他们预想的要艰难得多。然而,蒙古铁骑的骄傲与荣誉,却不允许他们在此止步。

而宋军军匠营这边,在黄副统领的带领下军匠营干的热火朝天,制作守城器械和箭矢等消耗品,来补充今天的损失。而孟少文则跟着精通火药制作的老军匠来到了火药工厂,来观察铁雷和火药的制作。他发现宋朝黑火药的工艺比较落后,在成分配比上不成熟,除了硫磺占、木炭、硝石这三种主要成分以外,还掺杂着清油、麻茹等十种成分,这些成分主要是易燃物质,孟少文看了摇了摇头,宋人还未能充分认识到火药的爆炸性能。

孟少文此刻并无暇顾及那威力惊人的三硝基甲苯,他深知自己的资源和时间有限。于是,他决定在现有条件下,巧妙地调整火药的配方。他借鉴了近现代对于黑火药研究的精华,决定采用一种经过时间验证的经典配比。

他向军匠们详细传达了自己的想法,首先将三种原料进行精选和提炼,然后将其碾成粉末,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硫磺占十成之一、木炭占一成半、硝石占七成半的比例来重新调配黑火药。按照比例称好分量后分别放入石臼或木槽中进行反复搅拌,成为细末。其次是将其三种成分拌合,方法是在按比例混合放入木臼后,加入少许水或烧酒,将三种粉末拌合成湿泥的状态,并用木杵不断地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要杜绝沙石等杂质的进入,以免在搅拌过程中发生磕碰导致火灾;在混合物快干的时候,加水再捣,使混合物充分的均匀拌合,而后取出在阳光下晒干。

同时,对老军匠吩咐道:“你来负责对火药质量检测。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查时,通过选取一部分晒干的火药成品,放在纸上燃烧,如果迅速燃尽而纸张完好的才是合格的制品;如果将样品放在手心燃烧,火药燃尽而手心不觉得热。反之,如果在纸上留下了黑星白点,或手心有烧灼感,则仍不合格,需要返工再碾,直到合格为止。”

孟少文回到试验场,开始琢磨研制新的武器设备,到底先研究什么让他犯了难。

一夜无果,第二日

蒙古铁骑在钓鱼城周围呈现出如同狂风暴雨般的攻势。他们的战马奔腾如雷,铁甲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刀剑在月光下闪烁着凶猛的锋芒。尽管如此,面对着坚固的城墙和勇敢的守军,他们的进攻始终被阻挡在城外。

在激烈的战斗中,箭矢如雨般射向城墙,投石车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城墙上的守军则顽强地抵抗着每一波蒙古的冲击。城墙上的火把照亮了黑夜,城内的士兵们顶着疲惫,毫不畏惧地向敌人发起反击。

蒙古军的指挥官们在战场上穿行,挥舞着旗帜,鼓舞着士气,试图寻找突破口。他们组织了多次骑兵冲锋,试图冲破城墙的防线,然而都被钓鱼城的守军所挡。即使在战马嘶鸣声中,蒙古军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

尽管经历了连续六日的激战,蒙古军依然未能攻下钓鱼城。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拼搏,但面对着坚实的城防和顽强的守军,他们的进攻始终无法取得突破。在这场战争中,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每一个战士都在为了荣耀和胜利而拼尽全力。

孟少文步履沉重地回到试验场,月光洒在空旷的场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望着眼前凌乱的器械和未完成的火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紧迫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