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蜀道难(2 / 2)

“没有蜀地做大后方,秦皇是很难成功一统华夏的,还是蜀地这个地方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兵家必争之地就是这样的。”

“萧何当年也是对的,帮助汉王刘邦拿下咸阳,连忙派人去接收秦国的蜀郡,没有蜀郡撑着,楚汉争霸,谁胜谁负都很难说。”

“那这样说,刘备在当年在蜀国称帝,诸葛亮想以此为基地兴复汉室,还与旧都大战略也是对的。只可惜了,没有成功。”

“话不能这样说,蜀地四周有高山,中间是平原,好像一个大铁桶。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适合作为一个割据政权根据地,适合偏安一隅。可是一旦把蜀地的出入口全部堵死,或者打入蜀地,大军只要沿着高山直冲到平原,想抵抗都难,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投降或者坐以待毙。就是这个地理条件的限制,也注定他只能作为防御性地区。当年北宋赵匡胤灭后蜀的例子历历在目。”

说着说着,列车就到了峨眉山地界,峨眉山的壮丽的景色,深深吸引着三人,三人停止说话,坐在包厢里看景。

阳光照射着,峨眉山上,好似一股金光铺在山体上,金光闪闪的。

“看这山多么峥嵘,可谓是畏途巉岩不可攀。”

美好的景色很快一闪而过,列车继续开着,一路上穿过好几个隧道和山洞。

“修这条铁路的时候就难,当时有很多工程兵牺牲长眠于此,他们多数死于砸伤。还有就是在挖隧道的时候没有注意安全,不幸死于山洞的塌方。”

“当年为修建这条路的时候,有太多的牺牲,其实每每坐在这趟列车上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想想那些牺牲此地的建筑工人,有的还很年轻,就这样没了,唉。”

“老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们是享福了。”

说着说着,列车经过大渡河,大渡河就在他们的旁边。

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和两旁的高山,小郭嘴里不禁念起诗仙李白的诗句: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应该再加上一句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小康在一旁附和着。

“蜀道的难,蜀道的险,蜀道的奇让李白写尽了,他的《蜀道难》已经是旷世绝作了,后人的诗作没有人能超过他了。”小马说道。

列车一路行驶,走着走着就到了大凉山地界,到了大凉山就离西昌不远了。

当年修这条铁路的时候,前苏联专家提出中线方案,所谓的中线方案就是前苏联专家途经主要的经济地区,这样做的话线路里程短,工程小、投资短,发挥效益快。

而我们的中国专家坚持西线方案,所谓的西线方案就是“途经方地质复杂且地势险峻,人烟稀少、物产匮乏的众多少数民族区域,当时中国专家认为,西线方案,有助于开发西线地区的矿产及其他自然资源丰富,借此机会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事实上,西线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虽然西线方案,途经众多大山大河,提高了修建铁路的公里数,提升了修建难度,增加了不少建设成本,但是实打实地打破了大凉山彝族地区交通闭塞的情况,也间接开发了大凉山地区。大凉山地区的煤,攀枝花地区的铁能够被挖掘出来,变成财富。这样说吧,成昆铁路使整个彝族地区,甚至川西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列车抵达了,西昌地区,火车在这个地方做长时间的停靠。哥仨下车透气,在站台上,哥仨看到许多穿着彝族服饰的老人、妇女和男人,他们的肩上背着装着各种东西花筐,他们交错有致地上下车。他们知道,彝族同胞肩上背着不仅仅是货物,而是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希望。

“我看站台上有卖盒饭的,我去卖三份,我们一会吃盒饭吧。”

这盒饭刚买回来,列车员就催促他们三个抓紧上车。

刚回到包厢里,列车就启动了,列车一路向南驶向昆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