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长平仓(1 / 2)

“一个小小的狱卒,嘴比骨头还硬,照我说,不如把他安排到‘长平仓’好了。”

“杨书办,‘长平仓’是什么差事,你是帮我还是气我呢?现如今,‘长平仓’只有出粮没有进粮,何况一个月的时间,干什么也来不及呀。”

乐平县衙中的一间偏院里,两人相对而坐,此时,洪班头怒不可遏,手舞足蹈,上蹿下跳。

杨书办也不理他,端起茶杯轻轻吹掉沿口的浮沫,慢慢品了一口。

而后,又将茶杯轻轻放在桌面上,一小锭银子,就立在茶杯前方。

看到杨书办气定神闲,洪班头也慢慢冷静下来,眼前这个冷面书生,可是宋押司的谋主,四十岁出头的年纪,不动声色便能让人家破人亡。

当年宋押司硬刚顶头县令,大家都不看好,最后得益于杨书办的谋划,县令大人流放海南,宋押司大获全胜。

至今,杨书办还能时常去宋押司家中慰问前任县令的妻、女。这种待遇,洪班头想都不敢想,可见,宋押司对杨书办的看重。

在杨书办面前,洪班头不敢托大,强压下心中的急切,诚恳说道:“还请杨先生教我。”

杨书办微微一笑,嘴角透着诡异。

“你可知布政使司衙门要检查赣州的各大‘长平仓’?”

“‘长平仓’?

‘长平仓’归府衙直管,设置的目的就是平抑粮价,是民仓,这可不是军部的‘太平仓’,府台大人不会同意的。”

“不,府台大人同意了。”

“什么情况,此等大事,这是有人在造反吗?”

长平仓储存的是民粮,太平仓储存的是军粮,军民分治,互不隶属。

然而,代表军事系统的布政使司插手民粮储备,这预示着,不久,此地必有战祸,观今年旱灾连绵,民不聊生。

流民造反,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州里各府、各县都在自查,过不了几天,布政使司的人也就要下来了。”

洪班头心中一紧,这长平仓可是县衙胥吏们的小金库,查得这么紧,以前遗留下来的亏空,一时也无从补齐,这可不是小事,是数十颗人头落地的大事。

洪班头起身,探头出去看看门外,而后才返身回来,压低嗓音问道:“还是用八年前的老办法?”

杨书办风轻云淡地啜了一口茶水,悠然点头道:“这样最好,没有后续的麻烦,押司也是这般意思。”

洪班头还是有些担心道:“县里不会有事,但是府里不会不查,听说这万知府也是干练之臣。”

杨书办笑着摇头:“许同知是宋押司助力推上去的老上级,吴通判年老昏聩,告老的折子已然批复,宋推官新来乍到,下面的情况不甚了了,万知府就是有心要查,他又该从何处下手?

等万知府下来,该死的死了,该烧的烧了,人证物证俱都备齐,他剩下的事情只能是‘秉公断案’了。”

说完,杨书办舒服地将身体后仰,背靠在官帽椅上,神态轻松。

老天不公呀,像他这样的经世之材,就因为没能考中进士,一身才华只能埋没在这区区小事当中。

两榜进士,屁都不是,还不是被他随便玩弄于股掌之中。

人到中年万事休,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宋押司交给他的任务,顺便又从洪班头手上捞了一锭银子,今晚一定要去“万花楼”,有日子没有见到“秀秀”姑娘了。

只可惜,让他意想不到的变数就是梁贤,如果他提前知道梁贤是入品武者,此时,又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妙!”洪班头恶狠狠地咬了咬牙,满脸狰狞道:“事不宜迟,今晚我就安排刘癞子带上两个人去‘长平仓’把事给办了,看他梁家小子是如何被府台大人的大刀给一斩两段。”

…………

“看管长平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