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中国野史集成·路史47卷 一(1 / 2)

【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众人疑之,圣人之所以稽也。】

事情不可能全部考查清楚,事物不可能凭主观臆断妄言。众人对某件事有疑惑,这正是圣人应该仔细考察的地方。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氏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而荡者,遂有天地权兴之说。(注:仪,匹也。不曰二仪者:二,有先后;两,无彼此。有相匹配之意矣。

《易经》说:“宇宙间有一个太极,由此生出天地万物。”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在天地之前就已经生成。”因此,一些放荡不羁的人,就提出了天地生成于阴阳之气的说法。(注:仪,匹也,意思是匹配。这里不说二仪而说两仪,是因为二是有先后的意思,而两则没有彼此之分,有相匹配的意思。

天一、地二者,此先后之言尔,地亦惟一,而云二者,言下已落第二也。李明之《衡山记》云:朱符谓火筋如两仪成变化,不可缺一。当有识者辨之。有太极说见发挥。

天一、地二,这只是指先和后而言,地也只有—个,却云地有二者,这是因为将天一、地二相对举而言时,地就被排列为第二位了。李明之的《衡山记》上说:朱符说火筋如同天地一样可以成变化,不可缺少任何一方。这话应当有识之士来加以辨别。太极之说可参见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夫太极者,太一也,是为太易(注:太初之始。)。列圉寇曰:“有形生于无形。”天地之初,有太易,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气与形、质具而未离,曰浑沦。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

所谓太极,就是太一,是宇宙最原始的状态。列圉寇说:“有形的产生于无形的。”天地的最初,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是指元气还没有出现;太初,是指元气开始出现;太始,是指天地形状开始出现;太素,是指物质开始出现。元气、形状、物质三者都具备了,但还没有分离,这就叫做浑沦。看它,却看不见;听它,却听不到;循它,却寻不着。所以叫做易,易是没有形象的。易变而产生太极,太极一变而产生天地,天地有七件事,七变而产生九州。

九者,究也。九变复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而骞者为天,浊重而坠者为地,冲粹而生者为人。天地壹缊,万物化醇,男女会精。万物化生,而庶汇繁矣。

以上九种情况,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终极。事物经过九次反复变化,又回复到它的本然状态。事物回复到它的本然状态,就是事物形态变化的开始。清新轻扬而上升的就成为天,浑浊重浊而下坠的就成为地,阴阳二气相互交冲而形成适中之气,就产生了人。天地之气交合,万物变化纯正,男女交合,万物就化育而生,从此各种物类就繁衍生息了。

虽然治故,荒忽井鱼听,近非所详言,而往昔载谍又类不融。正闰五德,终始之传,乃谓天地之初,有浑敦氏者出为之治,继之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在洞神部,又有所谓初三皇居,而以此为中三皇。盖难得而稽据。然既揄之矣,此予之所以旁搜旅摭,纪三灵而复着夫三皇也。

虽然这些传说都流传了很久,听起来就像井底之蛙听天,这些近世的事情也不是我所要详细说的,而过去的记载又似乎没有融合贯通。关于正朔和五行德运终始的传说,便说在天地初创的时候,有个浑敦氏出现治理天下,接着是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在道教的洞神部中,又有所谓初三皇居住的地方,并且把这些神作为中三皇。这些说法很难查考证实。然而,既然已经写出来了,这就是我广泛搜集资料,记述神灵,并且再次写三皇的原因。

闻罕漫而不昭晰,有不得而云矣。王充曰:“古之水火,今之水火也;今之声色,后之声色也。”鸟兽、草木、人民、好恶,以今而见古,由此而知来千世之前、万岁之后,无以异也。事可知者,圣贤所共知也;不可知者,虽圣人不能知也。非学者之急今一切隔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