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顿悟(1 / 2)

从早晨到下午,他们在大院子度过。弟子们习文练武,朝夕相处,一起学,一起练,一起打,情同手足,相儒以沫。这一天对于张从富太精彩了,他的脸上都是兴奋之色,一肚子的问题不停地问,赵师爷也一一回答:

“从富,不管你是地主财主,还是一贫如洗,你们都梅花拳弟子。我们习文练武,情同手足,不管是男女老幼,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帮助你。我们身和同往,每个人都各安其分,各守其责。大家相处一起,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梅花拳弟子要说好听话,真实话,实在话,不能做无益的争论。我们说话恳切,谦虚礼貌,言语柔和,和平共处,不能恶语伤人,恶口粗声。”

“大家相处一起,用意善良,胸怀坦白,要共同快乐,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戒和同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梅花拳的规矩,即戒。所有弟子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行为规矩。每个人的行为都要修正和制约。在戒律上,人人平等,进退有节,仪礼有据,威仪庄严。”

“利和同均。不顾你是地主,还是财主,还是贫困,需要有分享,绝不能私藏,私匿。也不能厚此薄彼。梅花拳的弟子,同财同色。”

“见和同解。弟子们的见解都要一致。梅花拳的弟子与师兄一致,弟子要与师爷一致,我们梅花拳才高度一致,共处共同。”

……

这些话对张从富的心里触动太大了。他是张家长子,手中一直都不缺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享受普通人没有的奢侈生活,但是他一直却总是觉得孤单。

每次看到仆人跪下禀告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高高在上,指手画脚。

只因为高高在上,就会觉得孤单。

他不喜欢孤单,喜欢伙伴。

他没有私心,心底善良,只要与伙伴一起永远不孤单。

突然他又想到了那个小难民。梅花拳能救扶贫困之人,帮助困难之人。对,只有梅花拳才能救赎他。

他顿悟后,对赵师爷鞠了一个躬,说道:“师爷,我明白了。”

“什么明白了?”

“我想到能帮助小难民的办法了。”

赵师爷非常欣慰。

时间已经到了傍晚,四周亮起了火把。邹家竟然将县城里戏班子请过来,在大院子就地演戏。戏份很多,有“三德请师”,“张山救母”等等,弟子们热情高涨。

那个文弟子向赵师爷张从富走过来。走到近处,他长了一张娃娃脸,皮肤黝黑。他对着赵师爷鞠了一躬,说道:“赵师爷,咱们有礼了。”

赵师爷立刻站起来,深深作揖:“不敢不敢。你讲述的故事太精彩了,想来你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但是我从来没有碰过你,敢问你的尊姓大名。”

“多谢抬爱。我只是无名之辈,无足挂齿。多年不在此地,经常去外地去传道,今日是老祖师爷寿诞,我才回来给老祖师爷祝寿。”

顿了顿,“听说你在张家教拳,威名甚大啊。”

“我只是去教拳,在张家吃住,不知道有什么威名。”赵师爷脸色微变。

“那你有点孤陋寡闻,据我所知,在张家你是师爷头一个,武功高强,威名极旺。你在史家打败了格图肯随从。既然你炫耀武技,但是你却没有多少弟子,这是为何?”

“我没有炫耀武技,当时格图肯随从的功夫厉害,无奈使用虎扑式。这一件事,原因复杂,待我慢慢述说。”赵师爷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紧张。

“炫耀武技,无妨。威名赫赫,也无妨。但是你没有多少弟子,只收了一个弟子,三年中,你却只教了桩步,拳法不教,可有此事?”

“你了解很细。不错,我教了一个弟子,但是如何教是我的问题。”终于知道这个文弟子就是冲他而来。

“我想知道为何你要这样教孩子?”文弟子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个,需要慢慢解释。”

“哦,我传道二十载,见惯嘴里一套,背了一套,你所作所为让我很费解,请你解释解释……”

正在说话间,远处一声锣声响起,文弟子一听,不再搭理赵师爷,跑向大宅外堂。

锣声一声接着一声。

张从富抬头问:“这是什么锣声?”

赵师爷道:“快,邹祖师爷马上要出来,我们去外堂候着。”

他们也跑向大宅外堂。此刻师爷和乡绅已经在外堂里候着,大多数弟子都没有看过老祖师爷的,都在外堂门外聚集,翘脖子张望。

九九八十一锣声结束后,内堂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个看门师傅走过来,喊道:“开始拜见老祖师爷。”

师爷和乡绅开始排队,一个接一个进入内堂,赵师爷和张从富排在最后。张从富非常紧张,心想老祖师爷究竟是什么人?开始胡思乱想。赵师爷的师傅,张学艺,也在此地。张学艺白白胖胖,脸上堆满了笑容,站在赵师爷前面,回头道:“你小子,在外面和低级弟子鬼混,也不看看我。”

赵师爷没有师傅张学艺,活不到今日,一直把师傅当作亲爹来看待。

他急忙道歉:“师傅,我错了。我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不喜欢这里,同其他的弟子在一起心情好一点。”他低声道:“师傅,我想打听一个人。”他把文弟子的相貌描绘了一番。

“那人我也初次见,好像是邹氏家族之人。什么了,你得罪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