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回 中宝剑袁达冤亡 受乱箭李牧自刎(2 / 2)

王翦见状大笑:“袁达,你要逃走?除非是再认母投胎了!”他念动咒语,宝剑如飞般追来。

袁达回头一看,见宝剑紧追不舍,离自己越来越近。他慌忙取出钢斧想要招架,但哪里架得住?就在这时,忽然响起一声巨响,袁达被宝剑击中,翻身落马,享年五十四岁。

齐兵见状大惊,纷纷上前夺回袁达的尸首。

王翦收回宝剑,也不追赶,带着胜利的喜悦回营去了。后人感叹袁达的英勇与悲壮,作诗叹曰:“

独占全山显大名,英风所到鬼神惊。

可怜豪气今何在?衰草凄凄隐石荧。”

且说齐军士兵抢回了袁达的尸体,一路抬回营地。这消息早被李牧的巡逻士兵得知,他立刻上报给李牧。李牧闻讯,惊愕之下,竟连坐椅都未能稳住,摔倒在地。

左右士兵急忙上前扶起他,李牧半晌才缓过神来,放声大哭:“兄长啊,你历经无数大风大浪,没想到今天却在这小沟里翻了船,这让我怎能不痛心啊!”

齐军士兵将袁达的尸体抬进营帐,李牧双手抱住尸体,悲痛欲绝:“我的兄长啊,你一心为国,誓要为师祖报仇,却落得如此下场,谁来救你啊!”他又是一阵痛哭,随后下令士兵用棺木将袁达收殓,选派八名偏将和三百兵丁,护送袁达的灵柩回齐。

李牧独自坐在营帐中,心中忧虑重重:“秦军势众,我军已寡,该如何坚守呢?”

他身为保国公,临阵之时,想回兵又恐被列国耻笑;想与秦国决一死战,又惧怕王翦的法宝。他进退两难,心中焦躁不安。

突然,他灵机一动:“有了,何不今夜劫营进城,与燕王共同守卫易州,等待救兵?”主意已定,他立刻传令全军,今夜饱餐战饭,预备劫营。

再说王翦斩了袁达后,打着胜鼓回营。早有人将此事报知章邯,他亲自带领众将出营迎接。王翦下马后,与章邯携手进入大帐。

章邯赞道:“恭喜殿西侯,今日诛了袁达,天下扬名,立下大功,真是可喜可贺。”

王翦谦虚道:“全仗吾主洪福,元帅的威风。”两人互相恭维了一番。

章邯吩咐摆酒庆贺,同时派人向始皇报捷。

始皇闻讯后,宣章邯和王翦进帐。二人领旨进帐,谢恩后,始皇传旨赐座,对王翦道:“王兄今日斩了袁达,立下不世之功,寡人无物可赠,特备酒宴为王兄庆功。”王翦叩头谢恩,大帐上摆了几桌酒宴,君臣入座畅饮。

始皇传旨,今日是庆贺大功的日子,诸臣不必拘礼,尽欢而散。众臣闻言,齐声高呼万岁。正当酒酣耳热之际,军师金子陵突然发现帐西小旗被风打拆,他掐指一算,已知来意。于是他站起身奏道:“臣方才算得,今夜有齐兵劫营。”

始皇闻言道:“先生八卦有准,料想不差。元帅可速出营安排便了。”

众臣闻言,纷纷谢恩出帐,前往元帅大营听调。

章邯升帐后,严肃地对众将道:“齐国李牧勇冠三军,颇有袁达之风范,今夜若来劫营,必有一场恶战。众位将军务要奋勇当先,方能成功。”

他随即拔出令箭二支,命蒙恬、赵高二人带兵五百在营中埋伏,在梅花坑里预备挠钩手;又令燕易、王贲带一千弓箭手埋伏在大营左右,防止李牧冲出营时可用箭射去;白起、胡奂领兵三千在中营埋伏,围困齐军;王翦带兵一千在营前之外扎住,以防燕国有兵出来相助;自己则带领四十名大将在御营同军师保驾。

正是:就地挖坑等虎豹,漫天撒网打蛟龙。

一切布置妥当后,章邯暗自得意:“今夜就地挖坑等虎豹,漫天撒网打蛟龙,定要让李牧有来无回!”

夜幕低垂,三更时分,李牧全副戎装,率领着精兵,悄然向秦营进发。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近秦营,只见营内灯火尽灭,更鼓无声,李牧心中不由暗喜。他下令士兵们迅速拔开营前的鹿角障碍,一声令下,齐兵如狼似虎般杀了进去。

然而,他们刚踏入营内,便听得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仿佛天崩地裂一般。前方的齐兵纷纷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陷坑之中。紧接着,秦营中炮声隆隆,火球四射,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赵高、蒙恬率领秦兵从外围杀了过来,章邯则从内部发起反击,白起、胡奂则分左右两侧夹击。

齐兵陷入混乱之中,面对十倍于己的秦兵,他们只能各自为战,拼命逃命。然而,秦兵势如破竹,杀得齐兵如砍瓜切菜般倒下。李牧眼见局势不妙,心中焦急万分,但他仍然奋力挥舞双鞭,率领着残兵与秦兵浴血奋战。

北战南征为了国家,如今众军却害怕得乱作一团。即使夺得了再多的疆土,也只是马死人亡、血流成河。李牧虽然勇猛无比,但在秦兵的重重包围之下,他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就在此时,天空中突然阴云密布,一道身影从半空中显现出来。他蓝面赤须,身披金甲,手持加钢斧,正是全山的袁达。

他大叫着让李牧认出自己,并声称在此等候多时了。他告诉李牧,此处是他回头之地,劝他跟随自己回天复位。

李牧抬头一看,认出了袁达。他心中明白,自己此番劫营已经命该归天。

他拔出青锋剑,向颈上一抹,人头落地。然而,他的尸体却仍然坐在马上,那匹马似乎也有灵性,驮着主人的尸体往外营乱闯。

弓箭手们纷纷放箭,李牧的尸体连同那匹马被射成了一个箭人一般。王翦率领秦兵上前,想枭李牧的首级。然而,当他们跟前一看时,却发现李牧已经无头了。王翦心中疑惑不已,派人四处搜寻李牧的首级,但却一无所获。

章邯得知消息后也无可奈何,只得下令收兵,烧化营中的尸首。

原来,李牧见袁达来引,自知命数已尽,随剑死在马上。他的家将们抢起他的人头,用战袍包了起来。

李牧的英灵不散,不愿将首级挂在秦营示众,因此暗助家将逃出重围,飞奔临淄报急去了。

易州的探子得到确切消息后,迅速向屈产报告。屈产听到后,身体不自主地颤抖,脸色苍白,心中惊恐万分,口中喃喃自语:“不好,袁达、李牧两位老将,勇猛无比,今日却都丧命于秦人之手,真是可惜啊。”他立刻修书一封,上报给昭王。

昭王接到奏章,吓得直接从蟠龙椅上摔了下来。左右侍从急忙上前扶起他,昭王却放声大哭,悲痛欲绝:“两位保国公,无敌于天下,名扬列国,今日却全军覆没于秦人之手,我的江山危矣!”

上大夫沈祥上前劝慰道:“大王,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顺变。如今国事为重,秦师已败齐兵,声言我国无敌,军心不稳,正全力攻城。大王应亲自上城,一来可以安定人心,二来也能激励守城将士。”

昭王觉得沈祥所言有理,立即传令准备上城守御。屈产亲自迎接昭王上城。

次日,秦兵大举进攻,四面围攻易州城。

昭王与屈产率领燕兵奋力抵抗。秦兵用云梯攻城时,燕兵就用大石、灰瓶、擂木等物抵挡,秦兵无法进城。秦兵又挖地洞,试图潜入城内,但燕兵早有准备,用铁栅、挖坑等方式阻断秦兵。双方各出奇谋,激战多日。

然而,易州作为燕国的都城,城池坚固,且秦兵在城上攻下,处于不利地位,反而多次受伤。章邯无奈,只好下令四面围住易州城,将其困得水泄不通。

昭王也不敢掉以轻心,夜夜守城,每晚焚香祈祷,希望孙膑早日下山相助,以解易州之围。这段故事暂且告一段落。

在天台山的天台洞中,孙膑老祖正闭目坐在蒲团上。忽然间,他心血来潮,立刻掐指一算,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他的眼中涌出了泪水,放声大哭,哀号道:“门徒啊,你英勇无双,今日却命丧于宝剑之下。我眼睁睁地看着,却无能为力,救不了你。我们曾一同在阴云中受尽折磨,一同吞下仙丹,期望能抛弃红尘,到名山胜地修仙养性,求得地仙之位。谁料你贪恋爵位,放不下名利,最终身死沙场。这虽然是天命,但人力也可以回天啊,你怎么就逃不过这大难呢?”

李丛、清风、明月三人在旁,看到老祖无缘无故地大放悲声,又自言自语,不禁心生疑惑:“难道这老道士疯了?”

李丛走上前,关心地问:“老师,您为何突然啼哭?”

孙膑道:“你师兄死了,我怎能不哭?”

李丛听后一头雾水:“弟子的师兄是谁?又因何而死?”

孙膑道:“你大师兄袁达。”

李丛道:“弟子听闻袁达有万夫不当之勇,杀的敌人闻风丧胆,如今在东齐封为公爵,他怎么会死了?又是死在谁的手里?”

孙膑沉声道:“也是死在秦将王翦之手。燕昭王派你师弟闯出重围,去临淄求援。李牧与你师兄同领兵去易州解围,结果都命丧秦人之手。如今秦军正猛攻易州,我必须下山相助燕国。”

说完,他架起拐杖,走出天台洞,望着易州的方向念念有词。他手中的杏黄旗连指三次,易州上空便结下了一场大冰,将易州城冻得如同冰山一般。

秦兵虽然众多,却无法攀爬这座冰城,整整三日之后,太阳才出来。冰山一泄,城壁变得如同油滑一般光滑。

孙膑施展法术,护住了易州城。正要回洞,忽然一阵风吹过,他忙让过风头,嗅了嗅风尾,便知道了来意。

他脸色一变,说道:“不好,快进洞,大祸要来了。”

李丛听他这么说,心中惊慌,忙扶孙膑进了天台洞。

究竟发生了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