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回 老都尉燕州尽忠 小英雄大堂演武(1 / 2)

孙操与王翦激战良久,已过百合之数,只觉体力不支,筋疲力尽。毕竟年近八旬,前日又因痛失爱子,过度悲伤,损了元气。如今与王翦再战,手中枪刀的速度已然大不如前。

王翦察觉孙操威风已减,遂故意放慢一枪的攻势。孙操趁机一枪猛刺,王翦攒足力气,用丈八蛇矛一格,孙操抓住枪杆,左手一松。王翦顺势一按蛇矛,直刺孙操前心。孙操躲避不及,惊呼一声。王翦枪尖一挑,孙操便落马身亡,尸身飞出十步之外。

孙操的家将见主人落马,纷纷策马冲上前来,夺回尸首,飞速退回燕州城。他们也不敢再守城池,连夜备了棺材,将孙操父子的尸首收敛,随后弃城而去,连夜奔回易州。

王翦这边,得胜之后,鸣鼓回营报功。章邯元帅将他的功绩记录在功劳簿上。

次日清晨,章邯率领大军出营,准备攻城。却见燕州城门大开,军民百姓头顶香炉,出城迎接。他们跪倒在章邯马前,恭敬地说:“我等燕州军民,真心归降,望元帅大人大量,饶我等性命。”

章邯道:“你等真心归顺,顺应天命,本帅岂会滥杀无辜。你们都起来吧,站到一旁。”

随后,他命令王翦带领一百名士兵进城搜查,确认没有伏兵后,大军才进城。章邯又命人去请秦始皇进城,并与众将一同出城迎接。秦始皇进入燕州城后,心中大喜,犒赏三军,然后命偏将镇守燕州,自己则率领大军,次日向易州进发。

在离燕州城数百里之遥的地方,有一座名为保易关的关隘,由燕国丞相屈班的弟弟屈兴把守。此人足智多谋。当他得知瑞陵君的家将过关,并听说孙操父子阵亡、燕州失守的消息后,心中明白,连孙操父子这样的猛将都守不住燕州,何况他这座小小的孤城。于是心生一计,急忙命令家将通告全城百姓,速速收拾财物,连夜押运出城,前往易州居住。他又命令军士在城附近堆下易燃之物,并安排数十名士兵在城内藏匿,待城外火起,便四处放火,呐喊助威。然后,他带领精兵出城埋伏。同时,在空城的城墙上插满旌旗,以制造疑兵之计。

却说秦兵在燕州休憩了一日,便如洪流般浩浩荡荡,直扑保易关。在离城一里之遥,王翦父子便迫不及待地向章邯请战。然而,他们叫喊了半天,城上却无一人回应。无奈,只得回营向章邯汇报。

章邯与金子陵一同出营,观望了半日,又登上高处眺望城内。金子陵对章邯道:“此城已成空城,殿西侯可命人搭起云梯,攀入城内探查动静。”

王翦随即下令,五百秦兵越过吊桥,在城边竖起云梯。士兵们手提挡箭牌,一个个奋勇攀爬。登上城头时,他们仍担心有伏兵,于是呐喊一声,四处奔杀。但只见满城上空插满了旌旗,却并无一人一骑。于是,他们纷纷下城,四面搜寻,仍不见半个燕兵踪影。于是,他们大开城门,出来迎接秦兵。

金子陵等人传令秦兵,不得擅自进城,只与章邯、王翦等几员偏将进城查看。

金子陵道:“燕将必有诡计,殿西侯可领一千精兵在此扎营,纵有燕兵到来,也勿轻举妄动,只需守住要道,贫道自有计策。”

他又命赵高领兵五百,埋伏在城上,每杆旗下设一秦国灯笼。若有燕兵进城放火,便可用擂木打下,且不得出城追赶。

金子陵又对章邯道:“元帅,贫道料想燕将必在城外左右埋伏,欲派人搜寻,恐遭其小挫。不如将计就计,静观其变,待其自露破绽。”说罢,便传令至后军,请武安君带兵一千,前往燕州小路埋伏。

待燕将人马到时,务必生擒,不得放过一人。若有违令者,军法处置。他又令二十员偏将脱甲枕戈而睡,违令者斩。再派数十员大将,在御驾前防巡,以防不测。随后,命三军将营盘团团围住三面城池,长川坐守。

传令已毕,金子陵与章邯等人进营,秉烛侍立。这边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屈兴等人,至三更时分,便带领人马返回保易关。远远望见秦兵营盘围住城池,便登高一望,见城上无数灯笼高挂。

屈兴自料秦国已有准备,难以得手。他心中暗想:“今何不领兵复夺燕州,截住秦兵去路,使其粮道不通。前有燕兵把守,后有我军截断,秦兵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难道还能飞天不成?”主意已定,屈兴便放弃放火之计,暗暗向小路进发,望燕州而去。

行不到二里之遥,只听得一声炮响,闪出一支秦兵,灯笼火把照得如同白昼。

一员大将当先,大喝道:“燕贼你往哪里走,你家武安君在此,已等候多时了。”

屈兴听得是白起之名,心中一紧,不敢交锋,勒马便走。白起紧追不舍,屈兴无奈,只得回马来战白起。然而,不过几回合,便被白起挑于马下。

三股气在千条计,一旦无常万事休。

白起利剑一挥,屈兴的头颅滚落在地,燕兵见状,纷纷卸甲投降。

白起提起屈兴的首级,如获至宝般返回秦营报功。而那些在城内埋伏的燕兵,因城外久久没有动静,试图越城逃跑,却不料被赵高一网打尽。

次日清晨,金子陵得知消息后,便下令让始皇进城,此事暂且不提。

再说燕昭王,那一日正端坐于朝堂之上,五城兵马使前来奏报:“瑞陵君父子三人在燕州城英勇捐躯,其棺木现停放于易州城外,请大王定夺。”

昭王闻听此报,犹如高楼失足,洋海翻舟,长叹一声,倒在龙椅之上。左右侍监慌忙上前搀扶,过了许久,昭王才苏醒过来,痛哭道:“瑞陵君忠心耿耿,为国捐躯,如今却命丧秦人之手,我之江山眼见不保啊!”言罢,又是一阵痛哭,众官也无不垂泪。

昭王随即传旨,准许都尉棺木进城,并派御林军前往孙府报信。传旨完毕,昭王精神恍惚,退朝养息不提。

而燕丹公主,那日起得甚早,独坐于后宫之内,只觉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心中暗自思忖:“今日为何如此不安,莫非有凶事发生?”

正低头沉思间,忽见门上家将慌慌张张地跪禀道:“公主不好了,都尉、大老爷与二老爷在燕州城遭秦将王翦毒手,如今棺木已进城,公主速去迎丧。”

燕丹公主闻听此言,只悲呼一声,便觉咽喉哽咽,一口气提不上来,朝后一仰,连交椅也倒在尘埃之中。侍女们慌忙上前搀扶,齐声呼唤公主苏醒。

此时,高、李二位夫人已在房中闻得噩耗,哭得声泪俱下。出到大堂,见燕丹公主已然昏迷不醒,更是心如刀绞。忙命人取来姜汤灌下,过了半晌,公主才哭出声来:“不听妾言,年老之人,何必逞什么威风,什么勇猛!如今命丧军前,叫我如何不恨!”

抬头见高、李二位夫人哭得泪人一般,心中更觉悲痛:“我家遭此大难,我年近八旬,如风前之烛,不能得亲子养老送终,这老命又有何用!”说着便起身欲向砌阶石上撞去。

高、李二位夫人与侍女们忙上前拦住,哭道:“公主若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如何是好?且大事在前,棺木尚未入土,还请公主暂止悲伤,商议大事为要。”说罢,又是一阵痛哭,跪倒在地。

燕丹公主见状,只得扶起二位夫人,吩咐众人起身。随后,她带领全家披麻戴孝,与众家将及媳妇们一同出城迎接棺木入城。棺木抬到都尉府中堂,按品字形排开。纵是铁石心肠之人,见了此情此景也不禁流泪。

老公主与高、李二位媳妇及侍女们齐声举哀,府中哭声震天动地。暂且按下此事不提。

燕昭王拖着病体回到宫中休养,突然,一名宫官匆匆前来奏报:“陛下,满朝文武大臣不知为何,纷纷鸣钟催促您上朝。”

燕昭王心中一惊,忙扶着病体走出寝宫。他见文武百官两侧站立,神色各异,不禁疑惑重重,开口问道:“众卿家,究竟有何急事,需要鸣钟催促朕上朝?”

这时,一名黄门官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奏报:“陛下,五城兵马使差人来报,秦军已渡过易水,逼近我燕国边境,故此惊动陛下,请陛下定夺。”

燕昭王闻听此言,心中大震,惊道:“秦军怎会来得如此之快?不过三日,便破了三关。如今既已渡过易水,哪位卿家愿带兵前去抵挡?”

然而,他连问数声,朝中大臣们却无人应答,如同鲤鱼钩腮,箭穿雁眼,一片死寂。

燕昭王见状,心中大怒,喝道:“朝廷设官,原为保国。如今秦兵临境,尔等竟无一人肯带兵抵挡,可见得要你们何用!”

这时,丞相屈产出列奏道:“陛下息怒,朝中诸臣并非不想尽忠报国,只是秦将勇猛,非我等所能匹敌。若贸然出战,只怕一死不足塞责,更恐丧师辱国,罪责更重。”

燕昭王叹道:“依丞相之言,则我燕国朝中无将,该当如何?侍官,快取文房四宝来,朕要写降表,向秦军投降,以免尔等枉死,百姓涂炭。”

屈产闻言,忙叩头泣道:“陛下不必如此绝望,臣夜观天象,见秦国虽兴,但我燕国亦非无救。不出一月,必有高人相助。”

燕昭王心中稍安,问道:“丞相此言当真?若真有高人相救,则实乃我燕国之幸。如今丞相可保举何人出城迎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