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血染的宫墙(2 / 2)

今日被召集起来,难得又聚在一起,一些熟识的便凑在一处低声议论,研究着朝局今后的走向。

有人小声说道:“如今大将军被杀,十常侍也尽数被诛,朝政尽在袁氏。子寿乃袁氏门生,辉煌腾达指日可待,届时可莫忘了贫贱之交。”

那叫子寿的摇头道:“袁公执政定是秉公执法选贤任能,鄙人才疏学浅恐难入法眼。”

另一人道:“诸君,可莫忘了城外的董卓。”

子寿道:“你有所不知,董使君早年受袁公提拔,实属袁公门下。不信你看董叔颖就知道,他整日跟袁中郎在一起,你们难道以为其中没有因由?”

“原来如此,难怪袁本初不顾卢尚书曹校尉等人反对,一直让大将军召董卓进京。我原还疑惑为何袁公竟不阻拦,现在才知道,原来董卓竟是他门下走狗。”

正说着话,袁隗带着人到了。

朔平门外几百穿着黑橙两色公服的官员一下噤声,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位置很重要,这样你就不会迷茫,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会患得患失。

袁隗的位置自然是在最前面,他只身走到位置,跟在身后的人也各自归位,在一片静寂中等待天子归来。

没一会,闵贡派来报信的士兵就到了。

“天子已过谷门,卢尚书派小人前来报信,有劳太傅做好接驾准备。”

袁隗眉头一皱,问道:“路上可有遇到什么麻烦?”

那人道:“没有,只有河东太守董卓带兵前来救驾。”

“救驾还是劫驾?”

“救驾,起初还有些误会,被我军击溃,后来才知道是来救驾的,已随队返回洛阳。”

“击溃?”

突然有人惊讶的问,既不是袁隗也不是袁绍,而是典军校尉曹孟德。当初他曾极力劝阻何进,让他不要召外军进京,还因此被冷嘲热讽一番。

为此,他曾说过:乱天下者必何进也。但这并不代表他希望天下大乱,现在听到董卓被拿下,除了惊讶外甚至有些兴奋。

那人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从碰到董卓,又如何击溃董卓。当时他们都在军前,也都做了奋死一博的准备,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最后负责打扫战场和捉拿董卓的都是他们,骄傲也有他们一份。

他讲完后。

人群中响起了几声大笑,他偷偷抬头看了下,一个是他的主官王允,另一个是黝黑精壮个子不高的军官,还有一些站在人群中看不精确。

而面前的袁隗却是一张死鱼脸,并不见半分喜色,许久都不曾说话。

他等了一会,那黝黑精壮个子不高的军官大笑着朝他走来,他解下腰中配剑,递了过来道。

“某身上也没啥物什,这柄剑随某多年,曾杀过不少黄巾贼寇,今日高兴,便赏你了。”

那士兵都愣住了,呆呆的不敢接。

曹操大笑道:“快接下,不然等会某就该后悔了。”

“曹校尉,你看不起王某不成?此人乃我河南军士,要赏也是我来才对。”

王允见曹操如此,也跟着走了上来。

于是那士兵离开的时候,不仅多了一把剑,还升了官,虽然官职不高,也算上了一个台阶。

曹操和王允则是相对大笑,不顾旁人的大笑。

汉室将亡这话,自黄巾起就已广为流传,或有心或无心的总会有人提起,其中不乏一些名士,甚至朝堂公卿。

但也有一些人在苦苦支撑,总是幻想着大汉能越来越好,现在拿下董卓虽然不代表什么,但过一难就少一难,总是值得高兴的。

正笑着,袁隗开口了。

“天子御驾将至,还不各自归位,如此嬉闹成何体统。”

两人这才笑着退下。

说话间,董卓的前军已进了谷门,近两千人的队伍分成四列也有几百米长。

这是萧申第一次看到古代城墙,雄伟啊,高得抬头除了墙就只能看到天空,宽得左右看不到边。

时值正午,阳光下的城门楼金碧辉煌,被岁月磨去菱角又包了层浆的城墙略显斑驳,城根处的杂草正茁壮生长,那是护城河的水在滋养着它们。

护城河很宽,有鱼在嬉戏,士兵踩上吊桥发出咯吱咯吱的响,惊得它们胡乱扑腾。

等到士兵过完,刘辩才在萧申的牵引下走进城门。

“终于回来了。”

这是刘辩进城后的第一句话。

只是他还不知道,如今已是物是人非。袁绍兄弟办事那叫一个干净利索,连个端茶倒水的都没给他留下。又是连续一两天的折腾,也不知多少宫女要身怀六甲。

就连后来的董卓,也没做得这么干净。

说到董卓,他现在是一个听话的小猫咪,见巴结刘辩不成,正努力向萧申发起攻势。

“萧郎可曾婚配?”

“没钱。”

“我有一孙女,年芳十三…”

这畜牲还真有一个孙女,据说长得国色天香,董卓十分溺爱。后来关东联军讨伐他时,他认为只有孙坚是威胁,曾想跟孙坚联姻,把孙女嫁给孙策。孙坚不理他,这事也就没成,只是可怜了孙策,只能像孙坚一样跑去抢媳妇,一抢还两个,送了一个给周瑜。

一想到国色天色,萧申拒绝起来就有些犹豫了。

“会不会小了点?”

“不小不小,可以先定下婚约,再择吉日成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