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好题目91(1 / 2)

望木城行宫中负责伺候女帝的宫女们发现,女帝陛下下午出去微服私访一趟回来后,心情似乎变好了不少,整个人的状态明显的轻松了很多。

不过身为下人,她们也没那个胆子打听陛下遇到了什么事情。

三日过后,礼部官员回禀消息,说是祭祀典仪准备已经妥当,万事俱备,只欠陛下到来。

夏子虞也不拖沓,立刻就下令启程前往建木之下。

上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出望木城,引来城中不少人的关注,其中敌视夏国、心怀不轨者不在少数。但鉴于望木城鱼龙混杂,女帝周边又有禁军护卫,所以他们基本上也都是想想而已。

出城的队伍中,禁军在外,女帝及随行官员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女帝的车驾旁边,一位长相清秀,颇具文人气息的青年骑着高头大马跟在车驾右侧。

周边之人不时向这位气质不凡的青年投来瞥视,眼神中满是打量和好奇。

他们都已经被人告知了这青年的身份,据说是女帝曾经游学夏国时结交的朋友,其人颇具才学,此次在望木城中与女帝碰上,似乎是打算谋一官身。

嗯……很熟悉的情节。

周边的一些官员眼神复杂,其中既有鄙视,也有羡慕。

鄙视的是着这青年年纪轻轻不学好,不去努力读书,竟想着靠着与女帝熟识的关系走后门做官。瞧那张一看就颇受京中贵妇人们喜爱的脸,这些官员心中恶毒地揣测道:女帝陛下看上的怕不是他的才学,而是他的容貌吧?

而他们又羡慕什么呢?

羡慕为什么自己不是李不言。

他们这些人,寒窗苦读十数载,考取功名做个小官。平日里办事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生怕做错一件事或者说错一句话导致全家老小性命不保。

结果却不如别人抱大腿升官升的快。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别人长得帅,并且跟女帝陛下相识于微末之时。

时间拨回几年前,谁又能猜得到当初不受老皇帝喜爱的公主最后能够登基为帝呢?

只能说世事无常。

但如果有机会的话,在场众人都想要穿越回到过去,然后,紧紧地抱住女帝的大腿。

这些官员心中想来想去,反正就是不相信李不言真有才学的这个可能性。

笑话,要真有才学,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呢?为什么我等此前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字呢?

是不想吗?哼,还不是没那个能力。

这些官员的思维可谓刻板而又僵化,他们对李不言的第一印象已经形成并且牢不可破。哪怕心中闪过“会不会是隐士”的猜测,但也很快会自己劝自己,这天下哪有那么多隐士。并且,李不言这看上去年纪不大,又哪能是那些深藏不露的隐士呢?

不过,官员们心中想归想,但在表面上还是不会表现出任何异样的,毕竟一个个的都是官场混迹多年的人精了。

哪怕心中不喜,言语上也都是和颜悦色的。

单就凭对方与女帝关系不同寻常的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放低姿态,刻意去结交李不言此人了。

...........

望木城到建木脚下的距离,不需半日便能到达。

因为建木周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平原,所以在距离还有几千米的时候,众人便已经能够看到那布置好了的祭祀典仪所用的场地。

禁军中的体修强者已经提前与周边妖兽打好了招呼,告知对方夏国君臣在此将要举行的活动。

举行祭祀典仪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周边妖兽也都很给面子。

毕竟修行界不止有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

九层祭台位于建木下的一处地域上,据说是按照风水选的极佳的位置。

夏子虞已经做准备去了,而李不言无所事事,就待在一旁,眼神无意间飘向一处。

不是在看风景,毕竟这建木下的风景对于他来说早已经看腻了。

李不言在看的是祭台边上的不远处,几个正在低声交谈的官员。

以李不言的感知力,即使隔着百米之远,但想听清楚几人的交谈内容也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

“尚书大人交代的事情都准备妥当了吗?”

三名礼部官员聚集在一起,其中衣着打扮上看明显官位更高的一人询问另外两人。

“都准备妥当了,田大人。”

“破坏掉王渊他们的谋划的把握有几成?”

“十拿九稳,大人。”

“很好,你仔细说说具体计划,到时出事之后,我等好及时应对。”

“……”

李不言听着这几人的交谈内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简单的一个祭司典仪,背后竟然还牵扯到了夏国朝堂中两大派系的斗争。

其实,之前他游历过整个夏国,后面又在天一城中停留三个多月,通过苏折梅之口和自己的观察,李不言对夏国国情以及朝堂格局了解很深。

当初老皇帝驾崩在与齐国交战的前线中。因为死的突然,来不及留下一道传位遗诏。而他生前也没立太子,只是在出征前让大皇子留守京城监国。

所以当老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他的三位皇子便各生异心。

大皇子虽然在京中第一时间登基称帝,但在外的其他两位皇子却是坚决不认,他们都声称自己的手中有一卷先帝遗诏,遗诏内容当然都是以老皇帝的口吻夸赞自己这位皇子的才能品德,并在最后指定自己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这种手段,很多人都能看出其中荒谬之处。三位皇子也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互相指责对方伪造先帝遗诏。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各自心里都清楚,自己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师出有名罢了。

谁是最后的胜者,那么那个人手里的遗诏就自然是“真遗诏”咯。

至此,为了争夺皇位,三位皇子开始拉拢各方势力。以此为基础,上演一出骨肉相残的剧目,爆发了席卷大半个夏国的内乱。

当时夏国上上下下的局势都是混乱无比,许多世家大族都纷纷选择阵营站队。

而一些地域内,驻守当地的某些有野心的太守、藩王也趁此机会,以“奉祖训进京勤王”为名,拉起一批军队,名义上是支持某一位皇子夺位,实际上却是想在混乱中攫取一步登天的机会。

但在这乱局之中,也有置身事外者,比如——边军和王家。

边军,镇守夏国边境的军队,是夏国宫廷禁军以外最为精锐,实力最为强悍的军队。

老皇帝御驾亲征带领十万大军远征齐国,大败之后,残余军队撤回国内,但同时跟着回来的,还有乘胜追击的齐国大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