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群臣劝进(2 / 2)

“黄口小子有些才智,却还需要多磨砺磨砺。”这是曹丕在心里给曹叡的评价。

这时曹叡又给出了第二个理由。“还有一事父亲可能不知,儿前日收到大父书信,大父在信中提到了召见仲父一事,说仲父已过潼关。”

曹叡口中的仲父,便是行越骑将军曹彰,曹操口中的“黄须儿”。

汉中之战时曹操曾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得到命令后星夜兼程。可惜当他赶到长安时,汉中之战已经结束,曹操便让他代理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曹操给曹叡写信时,曹彰已过潼关,此时说不定已经抵达雒阳。再算上曹植,卞王后三个儿子,有两个在雒阳。

二位公子,一个有才智,一个有兵马。留守邺城的太子曹丕,就有些微妙了。

殿中不乏聪明之人,立刻改弦更张。

“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

说话的是之前呵斥众人的尚书陈矫,曹操提拔的一位重臣。

先被广陵太守陈登请为功曹,后被曹操征辟为丞相掾属,从此成为曹氏之臣。历任相县令,征南长史,彭城太守,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

曹操东征孙权时,被任命为丞相长史,后又被任命为西曹属。如今担任五兵尚书,为八座之一。

原本陈矫也持等待汉帝诏书再即位的想法,毕竟王位迟早是曹丕的,不必急于一时。可听了曹叡的话,立马改变了主意。

不只是陈矫,很多持反对意见的大臣纷纷改口,劝曹丕尽快即位。早日将名分定下来,不要给曹彰和曹植多想的时间。

很少有人能在权力面前保持冷静,就算曹彰此前从未有过继任魏王的想法,可如今王位、魏王玺绶、丞相印绶就在眼前,他还能保持冷静吗?

即便曹彰能够做到不为所动,可曹丕敢赌吗?是以当他听到曹叡提起曹彰的时候,脸色都变了。

一旦曹彰生有异心,他手里领着万余大军,再把曹操的遗体控制在手里,魏王的位子花落谁家就不好说了。

即位一事迫在眉睫,想到此处曹丕又看了一眼曹叡。现在是越看越顺眼,到底是自己的儿子,打小就聪明。

此时殿中只有寥寥数人还在坚持让曹丕等候汉帝的诏书,即位一事不着急,先办曹操的丧事要紧。但主张曹丕立即即位的意见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他们的想法已经无关紧要。

而之前嘲讽曹叡的孔桂,此刻已是坐立不安,冷汗直流。

他彻底完了!

原本围在他身边的人下意识的离远了点,他们因为孔桂受宠而靠近,也因为孔桂失宠而远离。

曹叡只看了一眼孔桂,没有再作理会。今天他出的风头已经足够,剩下的事还是交给曹魏这群臣子吧。

在臣子们的建议下,曹丕派出使者持符节星夜赶往雒阳,迎奉曹操灵柩回邺。若是有人阻拦,只管将人拿下。

他本人及留守邺城的官员们,则全力准备即位和曹操丧事。

只是想要无诏即位,另一人的态度非常关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