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朝堂(2 / 2)

“相爷,童贯误国,不能任由他掌西军征战了。”

“蔡相领衔,我等上朝去参童贯!”

拿了手抄的正是宰相蔡京。

大宋宰相位在神宗元丰年改制,废中书门下平章事,改唐初三省制,但不设中书令、尚书令、侍中,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相。

徽宗政和年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即左右相。

而蔡京拜太师,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事,成了大宋权柄最盛的宰相。

因为此前的宰相从没领过三省职权。

蔡京声望空前。

至朝堂垂拱殿,他一直一声不吭,任由上朝渐多的大臣们热议。

官家未至。

朝上喧嚣、谩骂,堪比菜市场。

有的还拿着揭下来的手抄战书大声诵读。

有人高呼出了国贼。

赵佶来到朝堂,听着满朝骂声,望着愤怒的大臣们,惊呆了。

大臣们的官帽上,长长的直脚幞头因为一个个转动不停而互相碰撞。

满嘴的唾骂声,呵斥声,横飞的唾沫,浑如街市大肆吵架。

听了一会,赵佶总算搞明白了大臣们为何如此愤怒。

刘法的血书怎么传遍所有朝臣的耳朵了?

李纲做的,以群臣威逼君王做决断,罢黜童贯?

面对群情汹涌的架势,赵佶阴冷的眼神盯了一下李纲。

与其对视,他没看到李纲露怯,旋即推翻了猜测,心里锁定始作俑者。

那个被童贯打为奸细的刘法亲卫!

小小兵卒,颇有手段嘛,一举搅动满朝风起云涌,怂恿群臣逼他拿下童贯。

赵佶的眼底闪过一丝阴厉之色,一闪而逝,目光恢复一贯的温和,看了一眼侍立的大监杨戬。

“列位,稍安勿躁。”杨戬出声:“朝堂重地,不要失了仪表。”

左谏议大夫毛注肃然出列,疾言厉色道:“臣参劾童贯,谎报征夏军情,视军国要事为儿戏,欺君罔上,诓骗文武群臣,实乃祸国巨贼,理当罢黜!”

左相太宰郑居中一脸的正气凛然,慷慨激昂的出声:“童贯此举,误导官家运筹帷幄,乱了朝堂众臣视听,祸乱大局。

臣弹劾童贯,务必严惩,以儆效尤。”

这可是一位宰相对童贯发难了!

众多大臣对郑居中投去钦佩的目光,敢于弹劾巨奸童贯,这是个正直的宰相啊!

不过郑居中到处说是郑皇后堂兄,郑皇后承认了,他才有这么大胆子。

李纲暗暗吃惊,想到手抄应是许松的动作,胆子着实不小。

面对激愤的群臣,赵佶看向微微眯眼仿佛打瞌睡的蔡京:“太师以为如何?”

蔡京睁开眼,不急不忙的道:“此事需得明察,待太尉回京,官家亲自过问,便可水落石出。

不能凭借手抄字纸,给太尉定罪。

许是夏人、辽人奸细所为,乱我大宋朝纲,使反间计构陷太尉呢?”

赵佶轻轻点头:“太师老成谋国,实乃大宋柱石。便依你言,征夏战事如何,等太尉回京述职。

我会责问童贯,众卿安心。”

满朝的愤怒,被蔡京的和稀泥暂时平息下去。

李纲观察蔡京几眼,这位权相当年受到官家身边近侍童贯的极力推荐,提拔为相,早已和童贯成了一文一武把持军政朝纲的同党。

若他将血书公布朝堂,无需童贯出手,恐怕就要被蔡京打落下去。

李纲心中忧虑,如今大宋官场如阴云蔽日,如何拨云见日重见天光?

可怖的是,边陲皆虎狼,窥伺中原花花世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