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治疗针(1 / 2)

监测站是一个结构较为紧凑的小房间,当然了,这个小是和它紧挨着的安保室作对比,实际上它的使用面积也接近二百平米。

这里的各种设备直观上给人一种粗糙皮实、笨重耐用的感觉,并没有刚刚安保室里中控台那样的未来感。

雷旌开进去逛了逛,除了好似火箭控制台一般繁杂的机器和按钮,也没有什么好注意的地方。

这些设备应该是大功率的无线电台还有解码器什么的,刚好涉及到他的知识盲区。

试着打开一台类似收音机的设备,他发现无论怎样调节频率都只能听见“沙沙”的杂音。

之后他又在另一台仪器的显示屏上找到了三组数字:0.23μSv/h(微西弗/小时)、62.3μSv/h、260μSv/h。

它们分别代表着避难所内部、地表方圆十公里以及方圆五十公里范围内的平均辐射水平。

在与WPT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对比后他发现,避难所室内的辐射水平还可以,只是两倍于他原世界的平均天然本底水平。

地表方圆十公里的辐射量也尚且可以接受,就算在那里待上一整天也只不过相当于做了一次X光胸透。

但是最后一个数字就有些危险了。换算下来相当于每两天要被迫做一次CT,辐射剂量大约是胸透的10倍,人根本没有办法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生活,放射线会逐渐把他们的基因射成筛子。

雷旌开在查询历史数据后,确认这不是近期新增的辐射,而是已经沉淀了两个世纪的结果。

这让他慨叹核污染之严重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至少不是最近丢的核弹,外面的世界可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凶险。

通过环型分布的探测器阵列,他还能清晰地观测到是避难所东部地区拉高了五十公里半径内的总体辐射水平。

从那些探测器不断升高的数值来看,东边超出探测范围的地区必定有一个甚至是多个高放射区域。

再对比两个世纪前的地图,他发现避难所所处的位置应该属于红霞市的西部边缘,而这座城市越向东,也就是越接近大峡谷的地方就越繁华。

【这儿的市中心也被核弹洗地了吗?而且这种两百年不退的污染程度……怕不是丢的都是超级脏弹】

因为普通核弹的污染只会持续几十年,跟这种持续了两个世纪的超级污染源完全没法比。

提前知晓了也好,这能避免他将来外出探索时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一头扎进高危辐射区里。

但是如果说上面的发现是可以规避的风险,那么他接下来要说的就属于他早晚要应对的危机了——

探测器阵列的正中央,分布在避难所出口处五十米范围的一圈探测器都是抓人眼球的红色,可以说就是避难所地表那片区域拉高了方圆十公里范围内辐射值,其中一个探测器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000μSv/h。

要知道当初因为冲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救灾而牺牲的消防员,废弃保留下来的消防衣表面的辐射值也不过1000μSv/h。

结合每个探测器的检测范围推断,在那个探测器的附近一定还存在更恐怖的辐射源。

这个发现让雷旌开不免有些牙酸,难不成避难所上面也被丢了一颗小型核弹?自己这是被辐射困在避难所里了?

不,避开辐射源出入应该还是没问题的。雷旌开又突然想起了那些在储藏室找到的辐射防护服。

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他默默双手合十在心中碎碎念。

然后便不再去纠结避难所外的情况,继续他的拓荒之旅。

……

在监测站的另一侧,是被厚重机械门紧闭的气密消杀室,伴随着雷旌开拉下门闸,响亮的警报声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黄色的警示灯也闪烁个不停。

“嗤——”

负压的消杀室将一股气流夹杂着地上的灰尘吸进门缝,厚实的气密门缓缓升起,露出了一段布满喷淋装置的走廊。

穿过走廊,再次开启一扇气密门,门后的东西让自认已经见多识广不会再大惊小怪的雷旌开都不得不又一次为眼前的庞然巨物发出赞叹。

那是一个被嵌在墙里的直径足足六米的齿轮状特种合金块,也就是6号避难所的大门。

门关得严严实实,丝毫没有被开启过的迹象,手腕上的盖革计数器也没有变化,这让原本还在担心辐射尘会通过电梯井飘下来的雷旌开悄悄松了口气。

熟悉的蜂窝状logo印在大门上,最中间的六边形里海有一个大大的“6”。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