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计中有计,峡谷逆袭(1 / 2)

刘俊等人北上讨伐董卓,领精兵一万,行至邬聚之地,逼近雒阳城下。

刘俊见状,即命三军修整,召郭嘉及诸将入账,共商破敌之策。

刘俊言道:“前日卢尚书遣使来信,言丁建阳领兵八万,与董卓二十万大军在伊阙关对峙,未落下风。

“今董卓避战不出,我军已逼近前线,此战如何是好?此乃卢公所赠董卓兵力布防图,诸君有何高见?”

郭嘉近前,审视地图,缓缓言道:“主公,吾军距雒阳不足五百里,董卓布兵五万于圜坛,上程聚三万,大解五万,雒水以南亦有五万,总计二十万之众。”

郭嘉微顿,复言:“然丁原之部署,甚为巧妙。三万前锋驻伊水之北,中军守伊阙关以东,进可攻甘城,退可守前亭,大谷关一带。”

郭嘉随即一指:“两军对峙在此,为我军提供了良机。主公可使人报信于丁原,分两路出兵,一路佯攻甘城,引董卓兵马,一路主攻上程聚。”

“上程聚守军仅三万,丁原还有五万之众,定能攻下。即便攻不下,亦可转攻大解。”

“然吾军兵力较少,宜分三路出击:一路绕圜坛,决雒水以淹董卓之军;一路直击雒阳,解天子之围;一路驻伊水以东,观敌动向,或掩护丁原,或传信阻击。”

刘俊闻言,沉思良久,郭嘉之计虽妙,然刘俊心知历史之走向,丁原与董卓之战,必因吕布之叛而变。若不计此因素,定当采纳此计。

刘俊缓缓开口:“奉孝之计甚为之刁,然吾观丁原虽占上风,恐难持久。待我军至,彼或已败。为保万全,吾意先遣斥候与前锋至伊水以东观望,若丁原未败,此计可行;若已败,前锋可接应。”

郭嘉见刘俊之稳重,虽有异议,然大局已定,遂领命而行。

刘俊遂部署兵力:“云长、翼德,尔等领步弓手两千,骑兵一千,为前锋,往伊水以东驻扎,谨慎行事,勿轻进。若丁原败退,速去接应。吾自领余众紧随其后。”

“末将领命!”二人领命,急去调兵。

刘俊为确保万无一失,又遣斥候往大谷、前亭方向侦查,与丁原部队会合。

当夜,斥候队伍前行二百里,至伊水之畔,遥望丁原大营,正欲派人报信,忽见营中大乱,似有敌军来袭。

远处兵马汹涌,数十万之众,直冲丁原大帐。

月黑风高,不能辨敌友,待敌军近前,方识董卓之旗号。

刘俊之斥候军于夜色朦胧中窥见两军厮杀,急遣信使分赴刘俊及关羽、张飞所领之前锋军,报以战况。

斥候自身则隐匿于暗影,窥探战场之余,静候军令。

刘俊引中军行至大谷关仅二十里之遥,忽闻斥候马蹄急促。

一骑自远方疾驰而至,远远便高声呼喊:“报!”及至近前,斥候翻身下马,跪地急报:“将军,丁原营中大乱,董卓军夜袭营寨矣!”

刘俊闻讯,沉吟片刻,事态正如其所料。

遂冷静下令:“再探,务必洞察董卓军之动向。”斥候领命,飞身上马,复向战场疾驰而去。

郭嘉听闻斥候之言,对刘俊赞叹不已:“主公真乃神算,敌情如掌上观文。嘉昔日在主公前论战,实乃班门弄斧,过于冒昧。”

刘俊闻之,朗声大笑:“奉孝何须过谦,汝之计策,天下无双。然汝知其一,未知其二。”

“丁原麾下义子吕布,乃见利忘义之人。董卓麾下亦多智谋之士,若汝为董卓,将何以应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