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春去秋来花正浓(1 / 2)

“众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雕栏玉砌的大殿中,一道威严的声音响起。

声音不大,却使得一众官员听的一清二楚。

玉阶之下的群臣百官们低头不语,他们知道是时候该前去公座了。若无要紧事物,不必在早朝之上当面商议。

正当众人以为漫长的早朝就要结束时,一名身穿紫色官袍的瘦高男子从百官的队列中站了出来。

“圣上,臣,有本奏。”他躬身,将手中的笏板高高的举过头顶,沉声说道。

看那官服和脸上高高的颧骨,正是大理寺卿于奇正。他可是当今皇上面前的红人,最年轻的大理寺卿。

一时间,大殿内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皇帝微微颔首:“准奏。”

于奇正再次躬身:“启禀圣上,自善帝立朝以来励精图治、恭俭爱民,又加知人善任、躬亲政事,致使国家太平、内政修明,百姓安居乐业,复现我祁国百年盛世之兆。

立国至今七十余载,天下平定,已然无战事。然将军甲士何止百万,是以圣朝百姓为其所累。

且自武举以来,民间尚武蔚然成风,乃至饱读学子年岁减损。更有甚者以武犯禁,乡间山贼水盗抓之不尽,私斗、械斗屡禁不止。

窃以为,应削减军士,颁布法令,以禁民间武学。”

于奇正话音刚落,四下里就传来了“嗡嗡”的议论之声。

“于大人这是想要裁兵?太着急了吧?”

“这个老匹夫,他忘了他是谁提拔上来的么?”

“如今民间百姓大都习武,确实不好管理。”

原本靠在龙椅上的皇帝也坐直了身子,扫视了一圈群臣,最后将目光定在了一名面容俊朗,身着红色四爪蟒袍的男子身上。

在祁朝,只有国公或者亲王等人才可被准许穿蟒袍。而能穿红色四爪蟒袍的,却只有当朝的安定公一人。

安定公,面色平静,没有开口。然而其身后的一名大臣却忍不住了:“启禀圣上,臣有本奏。”

明帝将目光移开,看向那名毛躁的官员,有些意兴阑珊的说:“准奏。”

那名官员大跨步的从百官队列中走了出来,微微向明帝躬身就转头向于奇正说道:“而今、而今。”

他吭哧了两句,不知道该怎么说,急的黝黑的脸黑里透红:“咱是个粗人,不会说那些话。现在边境虽然平静,但是那都是靠咱们祁国将士镇守。北边儿真国和南边儿合国可是一直盯着咱们呢,怎么能裁兵呢?”

于奇正看也不看他,再次躬身进言道:“启禀圣上,祁国天威,南北小国岂敢进犯。且如今军甲将士除去镇守边境者,仍近百万。实乃劳财伤命,望陛下以民为本,体恤民情。”

那名武官想要反驳,却不知如何开口,急的用手指向于奇正,却又不敢破口大骂:“你、你这,你说的不对。”

面对他的无礼,皇帝似乎没有生气,也没有欣赏这幅闹剧,反而将目光再次转向目不斜视,一言不发的安定公身上:“萧国公,你怎么看。”

安定公这才踏出百官行列,躬身高举笏板,向明帝行了个礼,开口说道:“启禀圣上,臣以为于理正以民为先,所言有理,但有失偏颇。

南北小国虽远不及我圣朝,却素来视我国为大敌。前日入秋之际,又接线报,真国增设军士,蠢蠢欲动。

若我国将军将士都解甲归田,岂不如同自断一臂。还望圣上三思。”

明帝微微点头:“萧国公所言有理。既如此,此事暂且作罢。”

…………………………

暖阳照,蜂舞梨花俏。碧水清漪漫枝条?原是烟柳随风绕。醉与东风笑。

春意盈盈的日子,午间的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好不舒服。

一名身穿白袍,书生模样的少年,站在石拱桥上晒了半晌的太阳,憋出了这么一首诗词。

“少爷好文采!”一名身穿绿色罗裙的少女,背着个长条包裹,高兴的拍着双手,大声称赞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双眼都笑成了弯弯的一条缝。

“行了,其木格,别夸了。再夸你家少爷我的尾巴都要翘天上了。”他伸了个懒腰,摸了摸肚子,向桥头河边的茶肆中走去。

早上出门前,只匆匆吃了些许糕点。他正是能吃的年纪,早已有些饥渴。

只是这水乡早春的景色,和午间的阳光,缚住了他的腿,使他趴在桥上耽误了片刻。

“小二儿,上两盘点心,再来一壶茶。”少年将背后的书箱放在一旁,找了个空位置坐了下去。

被叫做其木格的少女也跟在他身后,坐在了茶肆里,笑眯眯的看着面前的少年。为了这次能跟少爷一起出门,他可是求了师父好久。

此时茶肆里已坐了好几桌人,似乎都是镇子上的熟人,相互聊笑着。

“这位小少爷,您的点心。”跑腿的小二迅速端来了两盘糕点,又上了一壶茶。

其木格起身,接过端来的茶水,倒了一杯试了试温度,不烫不凉,刚刚好,又给少年倒了一杯。

“这位哥儿,好文采,只是不知道刚才那首词有名字和落款么?”小二笑嘻嘻夸赞道。

“我也觉得写的不错。就叫忆江南吧,落款花承灵。”少年满脸自得的说道。

少女也在一旁奉承到:“我家少爷的文采,当然出众了。”她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满脸的自豪,好像夸奖的是她自己一般。

“忆江南?可咱这儿是吴萍县,不是什么江南啊。”小二有些疑惑的问道。

“你不懂,你只管记得这是我花承灵作的就是了。等过个几年,这就是你们茶肆的谈资。”少年一边拿起糕点吃着,一边说道。

“好志气!”“那我们可就等着了。”“小哥儿这么有志气,将来肯定能发迹,不知道结婚了没,我家闺女……”“你家闺女,你就是想把你家闺女嫁出去。”

镇子上的人都颇为热情,听见花承灵的话纷纷调笑道。

正当众人聊天之际,一名长须白发的老者拄着拐杖走进了茶肆。坐到了最中间的位置,清了清嗓子,众人也安静了下来。

小二送上来一壶茶水和一盘糕点,老者喝了一口,开口讲到:“今天给大家讲些江湖趣闻。大家都知道,咱们祁国境内门派纵立……”

原来是一名说书先生。原本花承灵还想听一听解闷,但是听见他讲的是江湖轶事,顿时失去了兴趣。

他一边吃着糕点,一边思索着怎么甩掉其木格。

这次出门他本就打算甩掉母亲派出来与他同行的人,溜去帝都阳城参加今年的春闱。

只是没料到这次跟他出来的是其木格。小姑娘在山谷中只有他一个朋友,这次也是她第一次陪花承灵出来游玩。

他实在是不忍心就这么把她丢下,这才带着她在外面游玩了几日。不过,算算时间,差不多要准备开溜了。

他正思索间,说书人的声音时不时传进了他耳内“要说这铁器刀兵,入世的门派武功,自然是藏兵阁无争的第一,但是……”

说书人在关键地方停了下来,低头喝起了茶水,惹起了众人催促。

“老李,别吊胃口了,快说啊。”“小二儿,快给老李头再上两盘茶点,算在爷头上。”

虽然祁国尚武成风,但是这江湖秘闻还是离平头百姓太过遥远,这次能听见老李头说这些事,算是来对了。

“在咱们祁国,有这么一个门派,素来不使凡兵,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却又都削铁如泥,有鬼神难测之威。

而最神奇的是,这些神兵都不是铜铁所造,而是由花草树木长成。”

说书人的话使得一众人惊讶无比。

一名黑脸大汉摆着手说道“不可能,这山上的树,最粗的也挡不了俺吴老四几斧,咋还能当兵器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