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唐人雪岙(2 / 2)

这样的想法玄奘开诚布公的和弟子和门徒分享,他是个坦率的人,多半那是源自于他的勇气,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佛法的虔信带给他的勇气,如果有人问的话。今日弟子们在谋略甚至修行功夫上可能做得更好,但没有人继承他的勇气。

“你高估了勇气的重要性。”青烟里有声音响起,窥基回想了一下这个声音,想要赋予其一些真正作为声音的质感,譬如,这可以是一个柔软的女声,又有些低沉,富有磁性,也许是个俊美的男声,讲的也许是汉语,也许是梵语,又或者乌尔都语,波斯语。翻好了所有的经,时不时会听到各种声音,在空气中填补曾经满天神佛的位置。

他已经听说学生雪岙走了同样的路回来,即使所有人都明知僧人雪岙并没有孤身一人行走西域的信心和愿望,他身负宫中贵人的期望,一路都有各方力量协助,半推半抬的上了路,和玄奘法师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绝无可比,他后又选择了海路回大唐,也是借鉴了其他僧人的做法,避开永远在未知状态里的大漠路。他也成功了。

窥基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听到的声音说得没错,这一回雪岙又送来几卷路上收的经书,他并没有因为看到新的经书而欣喜,译场冷清,是,没有新经,人们不是总需要新经的,译场这二十年,译经近百部,千余卷,抄经不计其数。“不用再译了,已经足够了,足够我们开始真正的修行,帮助信众的真正理解这些经卷,理解唯识,理解瑜伽,理解摆脱苦难的路径。”

他带雪岙走到一处地窖,里面整齐摆放了数百种经卷,既有贝叶、也有常见的竹简或者各类丝绢。他把雪岙带来的经卷也垒了上去,在一旁案桌上的簿记上,登记了几样:

收:僧雪岙

调露元年大般涅盘经一部十卷

调露元年迦陵经一部八卷

写完了把笔一扔。雪岱仍侍立一旁,窥基不由有了莫名的嗔意,抬眼问他,“这些经,可曾都读过?”

雪岱摇头,”经海浩瀚,并未曾全领会。”

“是啊,你带来的十八卷,总将会有缘人开启。”他自小出身富贵,又好学,几十年来除参与译经,又作述记、赞疏、疏钞,于玄奘法师门下,造疏最多,人誉“百部疏主”,只是中年后发福,行动欠旺健,对去过天竺的僧人,总有些酸意。他看雪岱一脸疑惑,又心软了下来,“你路上有练功没有,倒是我们坐下喝盏茶,讲讲西域外境正识,若没有,我佛慈悲,我就将去做些别的事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