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1 / 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在春秋时期的一个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满了鲁国的一片宁静的竹林。竹林中,一位年轻的弟子正向他的老师请教关于人生态度的问题。这位弟子就是子贡,而他的老师则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子贡站在孔子面前,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困惑和期待。他说道:“老师,如果一个人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这样的人如何呢?”孔子听后,微微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孔子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子贡,你所说的这种人已经很不错了,他们能够在贫富之间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为外物所动。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贫穷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富有中却仍然注重礼仪和道德修养,那才是更高的境界。”

孔子的话让子贡陷入了沉思。他感受到了老师话语中的深意,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忍不住又问道:“老师,那么这样的人是不是就像《诗经》中所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雕琢自己,追求完美呢?”

孔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点了点头,说道:“子贡,你开始能够体会到《诗经》中的深意了。你说的没错,这样的人就像那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经过不断地切磋琢磨,最终才能成为一块美玉。而你所提到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正是对他们不断追求完美的最好形容。”

接着,孔子又说道:“赐也,你现在已经可以与我探讨《诗经》的奥妙了。你能够举一反三,从我所讲的人生态度联想到《诗经》中的诗句,这说明你已经开始领略到了诗的精髓。记住,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心灵的映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领悟道理。”

子贡听后,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他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期望,也体会到了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他深知,要想成为像孔子所说的那样的人,不仅需要在贫富之间保持平和的心态,还需要不断地雕琢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

夜幕降临,竹林中的师生二人依然沉浸在深入的讨论中。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映照出他们宁静而专注的面容。他们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智慧,滋养着后人的心灵。

这一刻,子贡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博大,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愿意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不断雕琢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句简单却深刻的教诲:“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